|
|
|
|
|
|
|
|
|
|
|
总之,不管是乘坐“绿色”交通工具,还是进行交通工具“绿色”改造,都离不开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在中国最具示范效应的北京,“十二五”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9月1日刚刚发布,规划重点鼓励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加大公交、环卫、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积极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目标是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达到4万辆以上。关于城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们来看看专家们的建议。 |
![]() |
新能源汽车减碳 任重而道远:电动汽车虽然做到了节能减排,但从循环经济意义上看,却是一种污染的转移。所以,追根溯源就是新能源汽车的供给能源也需要改造。因此在真正节能减排的角度看来,需要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配合起来进行改造,同时并举的向低碳方向发展,才会收到良好的效应。 新能源汽车应整体产业链齐提速:“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与国外有明显差距,电动汽车主要零部件中的电池、隔膜、电解液等都依赖进口”,陈光祖说,“而国内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车企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是将零部件进口组装成为整车,这种情况下单单追求汽车数量的“大跃进”思路是不可取的。”要想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陈光祖的建议是,应把整个汽车产业链建立起来,从技术研发到政策支持方面都重视起来,早日实现真正的汽车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研究制定出针对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针,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 |
![]() |
第一步是大城市示范阶段。陈院士认为应以城市市内运行的交通工具为主,比如电动公交车,或者是少量的在一些局部应用的商用车。对于这些新能源汽车,尽快改善电池技术,以现在最成熟的锂离子电池来满足用现有的内燃机车体改装的需要。 第二步是在大城市商业化运行阶段。陈院士希望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改善设备性能,实现电池材料的国产化。希望做电动汽车的企业能考虑到产品特点,重新设计电动汽车的车体;做锂离子电池的企业,也应该改善电池的性能,来满足电动汽车的需要。中国锂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完善之后,才能使电池的价格大幅度降低。例如,现在是3元到5元钱每瓦时,将来可能降到2元或2.5元钱每瓦时。 第三步,陈院士希望到2020年或2030年时,电动汽车的总体运行成本和性能优于传统的内燃机车。实现车体合理化、轻量化,电池高能量、高安全运行。这就需要加大对锂离子电池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使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现在用的仍然是内燃机汽车的车体,将来可以考虑一些复合材料,使得车体尽量轻量化。 |
![]() |
在汽车领域,我国节能减排的压力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大。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接近8000万量,市场远远没有饱和。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我们初步测算到2015年,汽车保有量要比现在翻一番。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汽车产业的燃料消耗和总排放的绝对值都是要增加的。因此,无论是为了应对能源供给压力,还是节能减排的需求,汽车行业都需要在新能源汽车上寻找自身减排的突破口。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抢占当今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夺未来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我国要成为汽车强国,不可能长期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在汽车产业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浪潮中,我们应该争取主动,加大自主研发力量,把握住新一轮产业调整和创新的主动权,尽快实现由汽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和历史性跨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