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发达国家产业政策经验 | ||
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融合创新 | ||
|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考虑到未来较长时期国民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加上人口老龄化加速、民众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中长期仍将持续中高速增长态势。 |
![]() |
(一)产业增长开始放缓,但增速依然可观 2015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体规模将达到1.72万亿,其中医药产业规模为1.41万亿元、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为0.31万亿元。自2000年以来,以药品和医疗器械为主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速接近20%。随着近两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转速、产业结构调整深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增速开始逐步趋缓,2014年以来产业增速回落至10%-15%。但是与2015年国民经济6.9%的增速相比,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增速依然可观;鉴于中国经济在未来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广大民众健康意识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持续中高速增长态势。 |
||
(二)产业融合不断深入,移动医疗成为应用热点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落地,医疗与互联网融合日益紧密,"云医疗"、"移动医疗"成为产业发展应用的新热点。通过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来提供医疗信息和服务的新业态已经渗透到多个医疗细分领域。 以春雨医生、趣医网、阿里健康等为代表的移动医疗服务已经初具规模,可以提供寻医问诊、预约挂号、购买医药产品以及查询专业信息等服务,并积累了一批忠实的用户。 |
(三)医药电商迅猛成长,推动融资规模大幅飙升 医药电商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交易规模迅猛增长,2015年总交易规模已经达到100亿元。1药网在2015年9月单月销售已经突破1亿元,德开、康爱多、好药师等十多家医药电商的年销售规模突破亿元,第三方医药电商销售平台"天猫医药馆"在2015年9月单月的销售额已经突破6亿元。业务的高速增长对资本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医药电商企业的融资规模大幅提升。1药网于2015年1月获得4.5亿元C轮融资后,在10月又获得10亿元D轮融资;七乐康于2015年1月获得3亿元A轮融资后,在11月获得过亿美元的B轮融资。 |
||
|
(五)资本运作非常活跃,产业并购整合态势明显 生物医药产业门槛高、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资本市场为生物医药企业在开拓融资渠道、大力拓展业务、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过程中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帮助。2015年,灵康药业、润达医疗、海利生物、益丰药房、维力医疗、济民制药、博济医药等生物医药企业先后在国内主板市场挂牌,华大基因等生物医药企业也已经递交了公开招股说明书。仅2015年上半年,中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案列有近150例;从标的资产来看,以化药、中药生产为主的制药领域并购案例最多,约占并购总数的三成,对生物技术、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移动医疗等新兴领域的并购明显增长。此外,海外并购规模不断攀升,其中绿叶医疗集团收购澳大利亚最大的私立医院运营商HealtheCare,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发起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随着并购领域的延伸,专业的生物医药类并购基金相继成立,北大医药、爱尔眼科、一心堂、达安基因、仟源医药、中源协和、乐普医疗、泰格医药等多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了投资并购基金。 |
|
||
|
||
|
|
![]() |
日本生物药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虽然在该领域具有坚实的科研基础和有利的市场环境,但相比较于欧美,日本主要缺乏产业政策支持,即推动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扶持政策,这是导致生物药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生物药创新研究成果市场化的产业政策,并将21世纪命名为"生命科学的世纪",目的在于强化日本生物药产业的战略发展。 日本在生物药产业政策及配套措施上值得借鉴之处包括:建立了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拥有高效的监管审批流程,并将大部分创新型生物药纳入到国家医保范畴。不足之处:首先是缺乏资金支持,主要是缺乏高风险投资项目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生物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影响了日本生物药研发创新的活力;其次,缺乏产学研战略合作,像欧美国家集聚大学、研究机构、生物技术公司及风险投资机构的战略联盟在日本很少见,大型生物药研发制造企业主要靠自主研发,来自企业之外的创新成果很少,同时高素质优秀人才和技术人员在院校和企业间的流动也极其有限。 |
![]() |
新加坡在推动生物药发展上的政策经验主要是加大投入研发资源,包括大量资金和研发人员,同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力求通过政府的政策推动杠杆寻求生物药的创新与发展。大量资金和研发人员的投入以及政府强有力的产业支持政策,成为新加坡发展生物药的推动力。由此以来,不仅吸引了优秀人才尤其是世界各地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一流的科研人员,而且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也吸引了外商投资企业对新加坡生物药研发创新上的直接投资。随着众多国外优秀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入,极大地推动了新加坡生物药产业的壮大发展,这一切均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在生物药领域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