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

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清华大学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区清华园。学校始建于1911年,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自建立清华学堂至今,已有近10万学子从清华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且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科学家、文学家、工程师、教授、政治家。一代代校友对社会的杰出贡献使清华大学这所高等学府驰名中外。
中西兼容、古今贯通的治学主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这些办学传统在继承中又得到不断发展,使清华历久而常新。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革新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成为一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骨干人才,具有理、工、文、法、医、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国家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心。学校现有14个学院,49个系。有49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00多位教授在校任教。校内建有49个研究所,162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图书馆藏书逾300万册。全校有25,000多台计算机与Internet互联。十多个现代化教学实业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创新能力。
清华大学正在朝着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在清华大学的总体发展中,提出了加速发展文科的指导思想,文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努力从清华大学在国家的地位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整体目标出发,适应新世纪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的要求;遵循"古今贯通、中西融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的学术范式,打好基础,突出应用,注重交叉,形成特色;在所涉及的宽广的学科门类中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重点分阶段地建设一、二级学科。学院目前涉及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理学等 8 个学科门类,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科学技术史、公共管理等 13 个一级学科, 32 个二级学科。学院拥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现有教工294人,其中教授77人,副教授107人,讲师88人。有29名博士生导师,有4名列入清华大学"百人工程",有12人为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教育系统评议组成员,有4人为国家社科基金评议组成员。近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以及各类教学科研奖项约200项;有3人获国家社科基金奖,其中我院李学勤教授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是目前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院现有 6 系 5 所 4 中心,以及人文学术研究中心、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高等研究中心和语言研究中心等 4 个跨学科研究机构,全国社会科学公共课教育基地、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文科科研基地--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挂设在学院,学院承担着《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核心刊物的编辑出版任务。自 1999 年至 2003 年,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 240 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 42 项,省部级项目 60 项,共获得各类奖项约 200 余项;发表论文 2830 篇,专著译著 370 部。学院还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和交流活动,与北美、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近两年共组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50 余次。为适应社会需求,学院设有培训部,进行学历、非学历等继续教育培训。每年学院受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委托,在校内外举办数十期研究生课程班、高级研讨班、培训班,受教育人数在 1000 人以上,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新世纪的发展,虽已具备良多条件,但仍需付诸努力。我们将继续下大力气使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水平、办学条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再上大台阶,为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