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潘建伟院士:我国在量

7月6日,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更多>>

用友何强:中国软件产

编者按:进入AI时代,中国软件产业的价值...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CMIC专家
潘建伟院士: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发布时间:2025-07-08 10:23:35

来源:赛迪-中国电子报

作者:许子皓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7月6日,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发表了量子技术产业化应用相关主题报告,分享了我国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现状、产业化成果、面临挑战及未来规划。潘建伟强调:“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处于国际引领地位,量子计算处于第一方阵,量子精密测量在若干领域处于世界前沿。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量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有望创造超越自然的新型智能形态。”
  
  潘建伟表示,在量子信息科学产业化应用方面,我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量子通信领域,我国成功发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建成“京沪干线”地面光纤网络和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并实现了与奥地利、南非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2022年,我国科学家还在合肥完成首批严格的器件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实验,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量子计算领域,光量子计算和超导量子计算方面,我国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际上公认的首个“量子计算优越性”是由合肥国家实验室(中科大)首次实现。在量子模拟领域,中国科学家利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机,首次以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能力验证了高温超导中的反铁磁相变,推动了对高温超导机理的理解,这也是我国首次以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能力求解了有重要意义的科学问题。
  
  潘建伟指出,我国在量子计算发展路径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实现50比特左右量子计算机对特定问题的求解;第二阶段是研发专用量子模拟机,解决量子化学高温超导机里面,拓扑物态构建等传统计算机没办法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同时实现可扩展的量子计算,让量子计算不再算错,第三阶段是在十到十五年内建成通用量子计算机。
  
  我国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以水下自主导航为例,基于量子精密测量的自主导航技术可将100天的导航误差从数百公里缩小至数百米。
  
  展望未来,潘建伟提出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是构建量子互联网。这一目标包括利用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中继实现城际量子网络、卫星中转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我国计划于2027年发射中高轨量子通信卫星,实现全球范围的量子纠缠分发,该卫星将搭载高精度光钟,可用于基础物理研究、构建量子纠缠光学合成孔径望远镜、实现全球时钟比对等。量子计算机方面,希望到2035年,我国可以完成农涉量子计算机的研发。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