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区域经济
CMIC: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发布时间:2014-07-04 09:27:51

来源:赛迪智库

作者:财经研究所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备受各方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于2014年3月17日正式公布。《规划》着眼于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宏观性,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路径和任务,并将努力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规划》对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均具有深远意义。


  一、《规划》指明了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存在着城镇化水平较低、居民生活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目前,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需求应时而生。为此,《规划》强调“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制度改革”,这将是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实施重点。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人口共计7.3亿人,其中有2亿多农民工。而大多数农民工和产业工人都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待遇,在工作和生活中遭受歧视。《规划》秉承“以人为本”,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指标为依据,不断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向城市化转变,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有意愿在城市长期生活和服务的农民工逐步转化为城镇人口,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和人口压力;而拥有良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中西部地区却存在经济建设滞后的困境。为此,《规划》提出要不断优化城镇布局,以发展城市群为核心,促进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引领国土空间的均衡开发。尤其,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处理好建设速度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做好文化传承工作。《规划》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环保的城镇建设管理模式及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并且,因地制宜,依托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条件,在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以制度创新推进建设用地合理化


  现阶段,我国部分城市建设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所谓各地“圈地运动”使得部分城市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而此次《规划》的发布则更加重视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使用。


  一方面,为促进城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相关用地制度将进行调整。其一,为保护广大农民利益,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建立在坚持耕地红线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并不断完善宅基地使用制度;同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规划土地使用。其二,在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方面,《规划》指出要以市场为主,并通过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促进居住环境的改善,达到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供应均衡的局面。


  另一方面,要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前提是有效保护耕地不被侵占和破坏,这需要做好各种类型城市的建设规划。根据《规划》精神,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减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尤其是京津冀等超大城市群的建设用地规模。并且,将以“集约、节约用地”为核心,建立关于存量建设用提的退出机制,并不断完善各项土地使用标准。此外,《规划》将发展中小型城镇作为未来城市化建设的主要方向,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产业项目落户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城镇。


  三、以产业项目为主导,推动城镇化进程


  不同于以往由开发商来主导城市用地建设,《规划》提出应以产业为核心,在大型城市群的带动下,积极推进中小型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并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来带动全局发展。


  由于我国区域辽阔,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特点,因此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应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以产业发展为主导,通过能够发挥资源优势、体现区域特色、产业关联度高和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推进城镇化建设。而且,脱离土地的农民工大多缺乏技术能力,在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不但难以生活,还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产业规划,尤其是以实体经济为依托,大力发展适合自身城市情况的服务业。通过产业集聚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目的。在相对成熟的产业发展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中型城市发展,从而形成以产业带动城市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的双赢局面。进而实现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有充足资金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并不断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四、相关措施保障城镇化建设顺利实施


  第一,更加注重居民基本生活保障。《规划》强调,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在适当时机降低社保费率,降低居民参保成本。其一,建立统一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保,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到农民工群体;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允许将在农村参保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其二,强化企业社保缴费责任,扩大企业用工参保比例,不断推进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结合。


  第二,拓宽新型城镇化资金渠道。在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方面,《规划》提出通过投融资机制和财税体制改革,在创新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放开市场准入,为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保障资金。一方面,从财税角度来看,随着农业转移人口的增加,流动人口带来的迁出地和迁入地公共服务规模不匹配问题逐渐显现,继而财政转移支付对于推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十分重要。同时,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而加快环境资源税建设,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则有助于可形成生态文明的新兴城市。另一方面,建立规范透明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鉴于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存在债务问题,因此适时创新相应投融资体制,适时推广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合作模式(PPP模式),使得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特许经营权和合理定价等方式事先明确双方责权利分配,在缓解自身财政压力的同时,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广阔的投资渠道,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第三,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政策统筹。其一,为保障城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规划》明确指出要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分工,建立和健全城镇化工作的协调机制。其二,做好相关政策的统筹工作,根据《规划》的要求来制定配套措施,并不断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和各种标准体系。
 

(责任编辑:紫叶)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