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用友何强:中国软件产

编者按:进入AI时代,中国软件产业的价值...更多>>

概伦电子总裁杨廉峰:

编者按:在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背景下,...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投融资研究
CMIC:给“硬科技”更多准入机会

发布时间:2025-06-26 10:10:09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拥有“硬科技”、市场前景广阔、成长性高但处于初创期、眼下业绩亏损,这样的“潜力股”投资者可能想投资却投不了,这背后折射的是资本市场发展痛点:一些优质科技企业因为尚未实现盈利,被市场拒之门外。
  
  这一困境即将迎来突破。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提出,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同时,也将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从“看盈利”转向“看潜力”,这是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是对产业演变的深刻洞察,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前瞻布局。过去,企业能否在A股上市,往往以盈利能力为核心评判标准。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对上市标准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兴未艾,深度求索(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一批“硬科技”企业横空出世,这类企业投入大、周期长、商业化不确定性高,从价值创造到价值实现往往要经历一场“马拉松”,亟需资本市场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不能进行资金的及时长期输血,决定科技企业能否跨越“死亡之谷”,关系我国能否在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巨大飞跃。
  
  破除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壁垒,意义重大。对于科创企业而言,借力资本市场资源,能够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变“技术幻想”为现实生产力;对于产业发展而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量子通信等领域企业的成长壮大,能够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对于资本市场自身而言,发现并留住一批科创能力强、成长空间大、市场前景广的企业上市,能够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竞争力和影响力。
  
  即便如此,市场上也有担忧的声音。我国资本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投资研判水平不够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向未盈利科技企业敞开大门,会不会招徕大量“讲故事”“画大饼”的企业,带来更大投资风险、催生更大投机泡沫?
  
  为保护投资者,监管层拧上多道“安全阀”。例如,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眼光,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识别企业价值;又如,在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简称后统一设置特殊标识“U”,并提高新注册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摘除特殊标识“U”的标准,就是要提醒投资者:这家企业处于初创期,可能业绩亏损,投资要量力而行、理性决策。
  
  这一制度安排成效已初显。自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实施以来,目前已有逾20家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企业实现盈利,成功摘“U”。可见,眼前的未盈利不等于未来的差业绩,宽容科创不等于纵容风险,关键在于能否把好质量关,能否在激活市场活力与守住风险底线间寻求最优平衡点,构建一个价值发现、风险筛查、审慎包容的准入机制。
  
  包容科创、鼓励科创、支持科创的通道正在打开,科创企业迎来愈加宽广的准入机会,期待一个初创企业有舞台、成长企业有资源、成熟企业有动力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助力更多“硬科技”企业扬帆远航,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李华林)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