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用友何强:中国软件产

编者按:进入AI时代,中国软件产业的价值...更多>>

概伦电子总裁杨廉峰:

编者按:在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背景下,...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CMIC观点
CMIC:电动车充电考验公共服务效能

发布时间:2025-07-04 10:58:3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电动自行车充电起火等安全隐患,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城市治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隐患,有关部门付出了诸多努力。当前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在居民楼外的合适区域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但又出现了充电收费乱象。
  
  据媒体报道,在广州某小区,公共区域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价格偏高,充电账单中服务费是电费的3~4倍,很多居民每次充电8小时,费用基本在5元以上。在北京,同样存在充电费用高、电费服务费混收、服务费成为充电“刺客”等问题。有居民表示,“我也知道将电动自行车电池带回家充电不安全,但小区充电桩充电太贵了”。
  
  作为解决城市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大大提升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同时其使用成本相对低廉,与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充电8小时费用在几角钱到一元多不等,所以5元的充电费用就容易让居民产生不满。几元钱的差价看似不多,但日积月累,数额不小。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达3.5亿辆。数量如此之多,与之相关的充电问题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这些室外充电设施都是由企业提供市场服务,但引入工作是由社区或街道进行协调,也存在企业自发进驻居民区的情况。出于成本考量及场地限制,居民楼前的充电设施多数为单一品牌,居民实际并不具备比价选择的可能性。居民没的选,某种意义上就容易形成价格“垄断”,计费方式复杂、计费费率不透明、服务费高于电费等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实际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要求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原则上自2025年1月1日起全面实现充电电量单独计量,鼓励充电设施运营单位采用图片、动画等生动易懂方式展示收费方式和水平,便于用户快速准确理解。北京等一些地方也一直在大力推行和鼓励充电设施运营单位收取的服务费不高于电费,并通过“以奖代补”模式支持运营单位。但游离在上述政策措施之外企业的相关行为,因相关部门对其缺少有效约束,导致屡禁不止。
  
  这几年全社会都在加大力度普及电动自行车室内充电潜在的严重危害性,要让宣传普及和相关法规真正落到实处,就需要在公共服务细节上不断提升,让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因此,当居民配合政策法规要求选择室外充电,也应该让他们享受到具有普惠性的充电价格。从长远看,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只有设定真正符合市场规律的充电价格,才能留住更多用户,才有机会进入更多居民区获客。
  
  (作者:陈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