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潘建伟院士:我国在量

7月6日,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更多>>

用友何强:中国软件产

编者按:进入AI时代,中国软件产业的价值...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首页 > 焦点图
CMIC:三大运营商入局智能体

发布时间:2025-07-31 10:00:35

来源:赛迪-中国电子报

作者:张琪玮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在一处地下数百米的煤矿巷道中,一台无人驾驶的采煤机正根据实时分析的煤层地质数据,自主调整着截割路径与速度,它的“眼睛”是高清摄像头,“神经”是5G-A专网,而“大脑”则是一个部署在矿区边缘机房的工业智能体。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体,这个被誉为“数字员工”的新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生产线。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今年多次表示:“今年是人工智能规模应用元年。”而AI智能体的爆发式增长,则是人工智能规模落地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据市场调研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全球智能体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8%,智能体市场正蓄势待发。
  
  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支持企业在重点场景应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对此,科技产业纷纷响应,陆续推出一系列智能体产品。在聚光灯大多投向AI公司和互联网巨头时,电信运营商正悄然入场,凭借其独特的“云网智”一体化优势,完成从“连接万物”到“赋智万物”的关键一跃。
  
  运营商纷纷布局智能体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人工智能将从生成式大模型向人工智能体和代理式人工智能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智能体时代。”
  
  从近日电信运营商的动向上来看,这一趋势也得到了充分验证。今年7月,三大运营商均面向智能体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
  
  中国联通发布“5G工业智联专网一体机”“格物工业互联网平台汽车版”“工业行业大模型及智能体共创”及“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四个人工智能新产品,推进工业AI全链条应用及技术架构整合。中国联通副总经理郝立谦表示,中国联通将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智算融合新基座,激活工业智能体新动能。
  
  中国移动发布新一代灵犀智能体2.0。据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张冬介绍,灵犀智能体作为AI战略的核心载体,能够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架构实现硅基与碳基的深度协作,有望在生活、生产、治理领域推动数智化跃迁。
  
  中国电信发布星辰行业智能体平台,打造“智能体广场+知识库+提示词+行业工具库+行业智能体空间”五大核心模块;同时,面向工业领域构建工控智能体,实现云网采控一体底座与工业大模型/工控智能体协同操作……
  
  谈及智能体的适用性和重要性,行业专家表示:“在企业级应用方面,可以应用智能体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和数据驱动决策的进一步实践;在消费级应用方面,智能体聚焦为个人提供场景化服务和个性化体验;在工业领域,智能体能够助力生产运营提质增效,促进生产经营跨系统全流程协同优化。”
  
  “云网智”一体化是独特优势
  
  智能体在生产一线通过高品质5G-A网络收集的海量高清视频、传感器数据,被安全、高效地传输至云端数据湖;云端的大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持续不断地训练和优化;优化后的新算法和新模型,再通过网络被精准推送到边缘节点和终端设备上,指导下一次的生产……要实现这一“感知-决策-执行-再学习”的循环,“云、网、智”三项能力缺一不可。
  
  如果说大模型是智能体的“灵魂”,那么运营商所具备的“云网智”一体化能力,则是支撑智能体得以在严苛工业环境中高效运作的“躯壳”,也是运营商区别于其他AI企业或互联网云厂商的根本优势。
  
  网络是智能体运作的基础。邬贺铨对此总结道:“智能体时代,对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接入网需升级至大带宽、大上行、低时延,强化边缘计算以保护数据隐私;城域网需部署网关支持智能体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实现数据不出域的安全协作;广域网则须具备千万级流量精细化调度能力,结合网络变更、故障预警等智能体实现预防性维护。”而聚焦工业场景,工业智能体则对网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毫秒级的时延、99.999%的可靠性、海量的设备连接……
  
  针对智能体的网络需求,作为网络提供商,运营商具备与生俱来的“主场优势”。以中国联通为例,据郝立谦介绍,当前,中国联通已累计打造了7500余个5G工厂,并打造了运营商唯一A类的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设备连接突破1250万个。
  
  同时,承载数据与算力的云能力,是智能体得以灵活部署的算力底座。工业智能体既需要云端超大算力进行复杂模型的训练,也需要在靠近生产现场的边缘端进行快速的AI推理。基于此,运营商构建的“云、边、端”协同分布式算力网络,成为了工业智能体的最佳“载体”之一。今年4月,中国移动发布了一体化智能算力网络资源新体系,聚焦智算能力,打造立体化、全覆盖的多元算力供给,为工业智能体打下坚实的基础设施底座。
  
  “当前,智能体已经成为AI落地的主流范式。”中国电信总经理刘桂清表示:“对于运营商而言,对于场景刚需、能力模块组合、交付成功路径已经形成了从认知到执行的闭环理解,使得运营商不仅能够提供算力和模型,更能精准化输出‘场景化能力包’,真正实现‘智能体能懂业务、能落地’。”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中国电信发布星辰智能体即服务(AaaS)能力体系,在对行业Know-how深入理解后,打造“应用矩阵 +开发平台 +交付服务”三位一体新服务范式。截至目前,平台已上线超170个智能体,并打造出涵盖100多项工具的智能体交付体系,已经服务大中型客户超600家。
  
  工业智能体或成运营商重点布局方向
  
  “大模型为智能体提供了强大的认知推理内核,是孕育和驱动智能体的核心,也是实现工业智能化质变的关键。”行业专家告诉记者。
  
  深厚的行业积累是构建工业智能体的“基石”,工业智能体则是大模型驱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阿里云智能副总裁安筱鹏认为,要真正打造工业智能体,就需要大模型与小模型的协同:“以工业大模型为基座,辅以时序模型、机理模型、模式识别模型等,才能真正形成工业智能体,赋能工业制造。”
  
  而在大模型、尤其是行业模型领域,运营商已经沉淀许久,成果斐然:中国联通推出的元景大模型体系包含自研的30多个语言、语音、视觉、多模态等大模型,融合格物平台,形成了装备制造、医疗等40余个行业大模型;中国移动的九天大模型具备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全模态,在能源、交通、工业、医疗、教育等超过40个行业布局行业大模型;中国电信则推出星辰大模型,布局政务、医疗、应急等行业大模型多达80余个。
  
  “无论是通用模型能力,还是行业模型应用过程中积累的优质行业数据,都是运营商在发展工业智能体时的独特优势。”行业专家告诉记者。基于此,郝立谦表示:“未来,运营商将立足模型底座与行业基础,进一步深耕工业智能体,重构工业上层应用。”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