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中国制造业的整体IT投资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制造业IT的投资水平,尤其是在软件应用方面。
目前制造行业的IT投入比例(IT投入与行业的销售收入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对IT的投入水平(4%左右),大部分制造行业的投入比例没有超过1%, 无论是在硬件、软件还是服务方面,制造行业的IT发展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在制造行业IT的投入与销售额的比例中,汽车、钢铁、家电、医药是IT投资比例最高的行业,分别为0.2%、 0.22%、 0.3%和 0.37%。
同时,认为:SCM在制造业的IT投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SCM在制造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认为不同SCM厂商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进入不同的子行业。
按照行业的利润和行业中的数量,可以把制造行业中的各个子行业进行细分。同时,我们认为,目前的SCM厂商在制造业子行业的定位如下:
不同的SCM厂商在不同的细分制造业市场中有自己的目标客户:SAP、i2、Oracle、QAD等厂商是以汽车、钢铁、家电等行业为主,这些行业用户的特点是平均产品的销售额大,行业的企业数量小。用友、金蝶、浪潮通软、Fourthshift等SCM厂商的主要目标客户在食品、纺织、医药、机械加工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平均产品的销售额小,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
认为2004年之后,SCM市场将进入成熟期,产品化和小型化将是制造业对SCM需求的主要特征。
基于对制造行业各个子行业的研究以及认识,认为,未来的SCM的应用趋势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别为:
2006年,SCM在连续型的制造业开始有规模的应用,连续型制造业主要由一些中小型的企业组成。2008年,小型化、产品化的SCM产品开始规模的应用。产品化和小型化SCM的应用趋势会比较突显。SCM的厂商应该更加关注企业数量众多,并且对SCM产品的需求是单一化、小型化的连续型企业。下面的图显示了SCM的未来几年的应用趋势。
建议
对SCM厂商的建议
对于SCM厂商,无论是国际厂商SAP、 i2、QAD还是国内的厂商,Kingdee、 Ufsoft.都应该认识到未来的SCM市场应该是小型化和产品化的市场趋势,大部分的SCM产品的盈利区域应该是在第一区,以产品销售为主,客户量大,利润高。
建立在对以上SCM市场的分析上,认为未来SCM厂商巨大的成长空间应该在第一区间:SCM产品市场。国际厂商可以通过与国内的渠道厂商合作的方式来分销其软件产品。国内的SCM厂商可以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渗透到一些细分的子行业。
对SCM用户的建议
通过对制造业行业用户的研究,得到结论。认为:对于制造业的企业要想获得SCM的最大的ROI,要经历以下几个SCM的实施过程。把企业实施SCM的过程大体分为四个过程,四个不同的实施过程对企业自身对 SCM的认识,以及企业自身的能力密切相关,通过对四个阶段不同的认识,行业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SCM产品,以达到SCM产品的最大的效益。
产品选型: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内部整合:企业内部的数据的整合、流程的整合,以及资源的安排。
外部整合:与上游、下游企业的战略整合。
企业间的协作:实施企业间的协作,实现实时的企业。
同时,认为,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ROI,应该结合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SCM产品:组织结构、渠道战略、客户的选择和运作能力。
报告目录
1研究方法论 1
2中国制造业SCM市场驱动力分析 3
2.1制造行业的供应链结构 3
2.2制造行业的特点 4
2.2.1离散型制造业 4
2.2.2连续型制造业 5
2.2.3行业的分类以及特性 6
2.3竞争者 7
2.4技术 7
2.5客户的变化趋势 7
2.6经济以及社会环境 7
2.7制造行业的特点总结 7
3中国制造行业SCM的应用现状 8
3.1中国制造行业的整体IT投资分析 8
3.2制造行业SCM的应用分析(2003年) 9
3.2.1 SCM厂商市场份额 9
3.2.2 SCM模块细分 12
3.2.3 SCM市场企业规模细分 13
3.2.4 SCM市场近三年的特点 14
3.2.4 SCM市场近三年的特点 14
3.2.5 SCM市场炒作周期图1996-2004 15
3.3评估SCM给制造行业带来的效益 16
3.3.1连续制造业(纺织行业):雪莲 18
3.3.2离散制造业(汽车行业):上海大众 24
3.3.3连续制造业(食品/饮料行业):内蒙古伊利 29
4未来SCM在制造行业的需求分析 35
4.1制造行业整体的行业趋势 36
4.2未来SCM的应用趋势 37
5建议 39
5.1对SCM厂商的建议 40
5.2对未来SCM产品的建议 41
5.3对行业用户的建议 42
附录:数据采集流程和方法论 44
1总体介绍 44
2信息来源 45
3消费者市场的研究方法 47
4不同类型企业市场的研究方法 49
5数据分析流程与方法 50
6相关定义及解释 53
图 目 录
图1-1研究的方法论1 1
图1-2研究的方法论2 2
图2-1制造行业的供应链 3
图2-2制造行业的产出 6
图2-3制造行业的特点 7
图3-1制造行业的SCM厂商的特点 9
图3-2制造行业的SCM厂商的市场份额 10
图3-3 SCM企业规模的细分 13
图3-4 SCM市场炒作周期 15
图3-5分析模型 16
图3-6 TCO分析模型 16
图4-1 SCM在制造业的未来的趋势 35
图4-2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37
图5-1未来的SCM发展趋势 39
图5-2未来的SCM厂商的市场定位 40
图5-3 SCM的实施进程 42
图5-4取得ROI的关键因素 43
表 目 录
表2-1制造行业的行业分类 6
表3-1制造行业的IT投入 8
表3-2制造行业的产出与IT投入的对比 8
表3-3 SCM市场份额 11
表3-4 SCM模块细分 12
表3-5 TCO的计算方法 17
表3-6 ROI的计算方法 17
表3-7雪莲的组织结构 18
表3-8雪莲的销售额 19
表3-9雪莲的IT投入 20
表3-10雪莲的IT投入对销售额的比例 20
表3-11雪莲IT投入的比例 21
表3-12雪莲对SCM厂商的评估 22
表3-13 SCM厂商的经济效益 23
表3-14上海大众的组织结构 24
表3-15上海大众的销售额 25
表3-16上海大众的IT投入 25
表3-17上海大众的IT投入对销售额的比例 26
表3-18上海大众的SCM的解决方案 26
表3-19上海大众的SCM的选择标准 27
表3-20上海大众的SCM带来的经济效益 28
表3-21伊利的组织结构 29
表3-22伊利的销售额 30
表3-23伊利的IT投入 31
表3-24伊利的IT投入对销售额的比例 31
表3-25伊利的SCM解决方案 32
表3-26伊利的SCM厂商的评估标准 33
表3-27 SCM带来的效益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