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2003年,全球通信业持续低迷,国外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严冬,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也面临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下降,新业务尚须培育,运营商竞争加剧等种种问题。
2003年,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仍旧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手机产品的销售量与往年相比虽略有所下降,但仍保持高速的增长,手机普及率超过20%。透视与移动通信市场相关的产业,依然市场潜力巨大。
2003年,移动通信用户的ARPU值呈现下降趋势,移动运营商的主要利润构成仍以传统的语音服务为主。但移动数据业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所占的比例迅速提升。移动数据业务的良好前景给面临发展困境的电信业带来了活力与希望。
移动通信市场涉及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硬件生产商,还是内容提供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等等产业链多个环节,但不管技术如何演进,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功能和服务,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和消费经验的不断提高和增长,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利益是殊途同归的唯一目标。所以了解和预测最终用户的使用现状及未来需求,偏好和购买决策动因,支付能力等,是支持电信产业价值链中不同成员决策的重要信息。
基于自己对电信市场,移动通信市场长期的关注和多年积累,通过对移动通信最终用户的调研获取大量数据和信息。对通信产品及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完成本报告。希望对移动运营商、硬件生产厂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的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推广能有所帮助。
在报告中,重点关注和分析了以下方面的问题:
用户对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满意度情况;
用户对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需求和变化,包括对购买硬件产品的偏好、决策动因和支付能力;
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使用情况、满意度分析;
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未来需求,包括功能、价格等。
发现
最终用户对移动通信的综合性需求在变化
最终用户对移动通信终端的关注点和诉求点正在从外观设计转向功能提供。
通话已经不再是用户关注的主要问题。用户的综合性需求日加旺盛。
移动终端作为个人信息管理工具和新媒体中心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
用户对时尚的理解在变化,从终端的时尚化向服务内容的时尚化演化。
最终用户对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功能需求在提升
对利用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技术进行娱乐、多媒体信息沟通的需求旺盛,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51%的用户对具备高精度照相功能的终端存在需求,但是由于终端的限制,只有6.5%的用户使用过这项功能,有44.5%的用户是照相手机的潜在用户。对终端TFT彩显终端的需求高于对STN彩显的需求。
44%的被访用户对手机的MP3功能存在需求;32%的用户需要终端的调频立体声收听功能;20%的用户对多媒体影音、视频功能存在需求。
比例为36%的用户对手机游戏有需求,用户希望手机产品中内置可下载升级的游戏。
对未来手机产品的功能需求中,用户希望未来的手机产品能够实现视频功能。
对终端配件的需求中,用户对数码摄像、蓝牙耳机、MP3配件的等需求日益明显。
最终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潜能有待释放
对移动数据业务,特别是以娱乐性为特征的增值业务需求旺盛。
用户对高速数据业务需求明显,特别是使用网络游戏下载、手机上网和彩信服务的用户。
用户对移动通信服务的支付能力尚有巨大的潜力空间。被访用户可接受的月度总体资费水平明显高于目前实际的ARPU值,反应出用户的支付能力尚有发展空间。
各种单项业务的资费水平不宜定价过高、计费方式也要灵活选择。
计费方式的选择上,比例为60%的用户选择按单次服务或使用量的方式计费,认为该方式更能保障用户对业务质量、数量、费用三方面的掌控。
中低收入阶层的娱乐消费能力不容忽视。
最终用户需求的满足尚存在巨大的差距
表示对终端产品不满的被访用户中47%的比例表示对终端的功能不满意,各种时尚的终端功能已经成为吸引用户换机的一个主要因素。
价格因素仍然是影响中高端手机普及的主要原因。被访用户中58.5%的用户对手机可接受的价格在1000~2000元之间,27.2%的用户可接受的产品价格在2000~3000元之间,仅只有6%的用户可接受的价格超过3000元。
用户了解新业务和新产品功能的信息渠道仍显单一,尚有待拓展,厂家和运营商需要下力气拓展价值沟通的手段、提高价值传递的效率和有效性。
对于短信等成熟移动增值业务,服务质量和规范性、收费合理性是影响业务拓展的重要原因。
对于彩信、手机上网、移动定位、移动支付等新兴业务,业务价值定位的准确性、业务终端的普及性、网络服务的能力是影响推广的重要原因。
建议
对终端厂商的建议
认为高清晰彩屏、高像素摄像头是2004年终端产品的主要趋势之一,30万像素摄像头、64K真彩TFT彩屏成为新品主流。
重视立体声耳机、调频接收耳机、蓝牙耳机、高像素摄像头等手机配件的开发和市场推广。
重视与运营商的合作,利用对新业务的支持,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佳时机及时扩大市场影响。
重视与SP/CP的合作,通过预置服务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定位设计。
拓展价值沟通的渠道和手段,充分利用最终用户可接触的信息界面,加强对产品价值定位的宣传。
针对产品换代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特点,调整不同档次产品的推出节奏。
针对细分市场,推出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如:
外观时尚、色彩、体积、重量适合女性携带;内置“时尚和休闲”内容的“女性手机”
防水、防震、动感强、表面材料抗磨损、内置相关“运动主体”内容服务的“运动手机”
界面操作简单、功能精简、价格较低、字体显示大的“老人手机”等
对移动运营商的建议
加强对成熟业务的管理和服务监督。
找准新兴业务的价值定位、明确价值主张,避免“热推冷销”的局面。
积极构造产业环境,在业务推出阶段搞好终端、内容、应用、资费、服务、宣传、营销、渠道各个环节的配套和同步。
拓展价值沟通的渠道和途径,达到沟通的有效性。
设计好不同业务的资费标准,降低进入门槛,通过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扩大市场规模。
加强与终端厂商的合作,除终端捆绑营销之外,尝试终端配件的组合营销。
对移动SP/CP的建议
SP/CP与终端生产厂商在产品设计方面进行合作,内置相应主题的应用和内容,提高用户使用兴趣、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通过连续性内容提供、应用升级下载等方式进行持续服务,保持用户粘性
通过进一步细分市场,加强与运营商和其他产业环节的合作,开展区域化和差别化的市场竞争
报告目录
1移动终端用户满意度及需求分析
1.1 移动终端功能需求比较
1.1.1 移动终端功能比较
1.1.2 用户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比较
1.1.3 手机用户的功能需求
1.1.4 有手机照相需求的潜在用户研究
1.1.5 有彩信需求的潜在用户研究
1.1.6 有手机MP3音乐需求的潜在用户研究
1.1.7 有手机收发邮件需求的用户研究
1.2 移动终端满意度分析
1.3 用户购买移动终端的决策动因分析
1.3.1用户选择手机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1.3.2 用户购买手机的地点
1.4 用户对手机附件的需求分析
1.5手机的价格需求分析
1.6 用户对小的需求分析
2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的用户满意度及需求分析
2.1.用户使用短信业务的目的、方式及资费分析
2.1.1使用短信业务的目的分析
2.1.2 用户使用方式分析
2.1.3 各年龄段用户短信ARPU分析
2.1.4 不同收入用户短信ARPU分析
2.2 短信业务的用户满意度分析
2.2.1 整体满意度分析
2.2.2 用户满意度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2.3 MMS业务的用户满意度研究
2.3.1 MMS业务用户比例分析
2.3.2 MMS业务各年龄段用户比例分析
2.3.3 MMS业务不同收入用户比例分析
2.3.4 MMS业务用户满意度分析
2.3.5 用户愿意使用MMS的原因分析
2.3.6 用户不使用MMS功能的原因分析
2.3.7 MMS价格用户接受度
2.4手机游戏业务的用户研究
2.4.1 不同年龄段用户使用手机游戏业务的比例
2.4.2不同收入用户群体使用手机游戏业务比例分析
2.4.3手机游戏业务的用户使用方式分析
2.5移动上网用户需求分析
2.6移动定位服务的用户需求分析
2.7移动支付业务的用户需求分析
3最终用户消费行为分析
3.1 最终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3.2最终用户对数据业务结算方式的选择倾向
3.3最终用户移动数据业务支付能力分析
3.4用户与互联网接触频率
3.5最终用户了解移动通信产品及服务的途径分析
3.5.1最终用户对终端手机产品及功能的了解途径
3.5.2用户对手机数据服务业务的了解途径
附录1:样本背景分析
1性别构成
2年龄构成
3收入构成
4职业构成
5受教育程度
附录2:数据采集流程和方法论
1总体介绍
2信息来源
3消费者市场的研究方法
4不同类型企业市场的研究方法
5数据分析流程与方法
6相关定义及解释
图 目 录
图1-1-1 手机功能的使用和需求比较
图1-1-2 用户经常使用的移动终端功能比较
图1-1-3 移动用户认为手机产品最需要具备的功能
图1-1-4 有手机拍照需求的用户性别比例
图1-1-5 有手机拍照需求的手机用户性别比例
图1-1-6 有手机拍照需求的手机用户性别比例
图1-1-7 有彩信需求的用户购买手机的地点
图1-1-8 有手机MP3音乐需求的用户购买手机的地点图1-1-9 有手机上网/收发邮件需求的用户性别比例
图1-1-10 有手机收发邮件需求的手机用户年龄比例图1-1-11 有收发邮件需求的用户购买手机的地点
图1-2-1 移动用户对话音业务的满意度分析
图1-2-2 用户对手机的满意度分析
图1-2-3 用户对移动终端不满意的用户的年龄比例
图1-2-4 用户对移动终端不满意的原因
图1-3-1 用户选择移动终端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图1-3-2 对手机功能敏感的用户比例
图1-3-3 对手机价格敏感的用户比例
图1-3-4 用户购买移动终端的地点
图1-3-5 在家电和百货商场购买手机的用户年龄比例图1-3-6 不同年龄的用户在家电和百货商场购买手机的渗透率
图1-4-1 用户购买手机时希望购买的附件
图1-4-2 对手机的功能采用内置/外置的比例
图1-4-3 对手机的功能采用内置/外置的用户年龄比例
图1-4-4 对通用性要求最高的手机附件
图1-5-1 用户对手机可接受的价格
图1-5-2 对手机可接受价格的年龄分布
图1-6-1 不同年龄用户群体的小用户渗透率
图1-6-2 使用小的原因
图1-6-3 用户不使用小的原因
图2-1-1 短信业务用户使用目的
图2-1-2 短信业务用户使用目的
图2-1-3 短信业务内容来源
图2-1-4 不同年龄段用户短信业务内容来源
图2-1-5 短信业务各年龄段用户费用支出
图2-1-6 短信业务不同收入用户费用支出
图2-2-1 短信业务用户满意度
图2-2-2 用户对使用短信业务不满意的原因
图2-3-1 使用过MMS业务的用户比例
图2-3-2 MMS业务各年龄段用户比例
图2-3-3 MMS业务不同收入用户比例
图2-3-4 MMS业务用户满意度
图2-3-5 用户愿意使用MMS的原因
图2-3-6 用户不使用MMS的原因
图2-3-7 MMS价格用户接受度
图2-4-1 使用过手机游戏业务的用户比例
图2-4-2 不同年龄段使用手机游戏业务的用户比例
图2-4-3 不同收入用户使用游戏业务比例
图2-4-4 手机游戏业务的用户使用方式
图2-5-1 移动上网的用户使用比例及不使用的原因
图2-6-1 移动定位服务用户需求分析
图2-7-1 移动支付业务用户需求分析
图3-1-1 移动终端用户消费倾向
图3-1-2 移动终端不同年龄段用户消费倾向
图3-2-1 用户对结算方式的倾向性
图3-2-2 不同年龄用户对以单次服务结算费用方式的倾向性
图3-3-1 未来用户愿意支出的移动数据业务费用
图3-3-2 不同性别用户愿意支出的移动数据业务费用
图3-3-3 未来用户愿意支出的移动数据业务费用
图3-4-1 被访用户与互联网的接触频率
图3-5-1 用户了解手机所具备功能的途径
图3-5-2 用户对手机数据服务业务的了解途径
图3-5-3 用户了解手机数据服务业务的广告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