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帮助中心|添加收藏|English
行业研究免费推送

CMIC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经济金融商业 > 证券 > 报告内容
相关推荐 相关报告 相关研究 特色系列 促销专区
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研究及投资分析报告
分享到:
A787 【    打印】 【  发给朋友】 【  行业最新订阅】 【  网上购买】
报告字数:643000 报告页数:632 报告图表数:75
纸介质定价:5500.0 电子MAIL版定价:6000.0 纸介+电子版定价:6500.0
完成日期:2007-04-10 24小时购买热线:010-8855 8925
推荐指数:
报告简介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证券行业相关概述 11

第一节 证券定义与特征 11

一、证券的定义 11

二、证券的特征 11

第二节 证券的分类与功能 12

一、证券的分类 12

二、证券的功能 13

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定义与特征 13

一、证券市场的定义 13

二、证券市场的特征 14

第四节 证券市场的结构与功能 14

一、证券市场的结构 14

二、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 15

第五节 政府在证券市场的定位 16

一、证券市场功能与政府监管目的 16

二、政府在证券市场定位的历史回顾 17

三、政府在证券市场的定位 19

第二章 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分析 22

第一节 国外证券行业信用体系的主要特点分析 22

一、建立信用的基础是完善的行业监管制度 22

二、建立信用的关键是强有力的监管 22

三、建立信用的根本是证券公司的合规及从业人员的自我约束 23

四、建立信用的有效途径是行业诚信信息系统建设 23

第二节 美国证券市场分析 24

一、美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24

二、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和适用的法律制度 24

三、美国证券市场的构成及特点 25

四、转型中的美国证券交易体系 25

第三节 我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的比较分析 35

一、我国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的比较 35

二、中美证券公司的资本配置结构比较分析 38

三、中美证券公司股权结构比较 42

四、中美证券公司激励机制的比较 44

第四节 日本证券市场分析 46

一、日本证券市场发展特点及变化因素分析 46

二、日本证券市场结构的变化 47

三、日本汇率变动对证券市场影响 51

第五节 澳大利亚证券市场监管及其启示 53

一、西方证券监管体系的主要类型 53

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证券市场监管 54

三、关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思考 57

第六节 捷克证券市场中的“地道行为”及其启示 57

一、捷克“地道行为”的产生背景和表现 57

二、捷克“地道行为”的成因分析 59

三、对我国股市发展的启示 60

第七节 德国证券业发展的启示 62

第八节 欧美证券交易所并购走势及其影响 64

一、并购风行的深层次原因 64

二、并购走势及四大影响 65

三、主要目标是争夺中国等新兴市场企业 66

第九节 海外证券公司参与金融期货模式的借鉴 67

一、海外证券公司参与金融期货情况简介 67

二、海外期货业的比较、启示与借鉴 72

第三章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综合分析 76

第一节 2006年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76

一、2006年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状况 76

二、2006年中国债券市场运行状况 81

三、2006年中国期货市场运行状况 84

四、2006年中国基金市场运行状况 86

第二节 中国证券业股改分析 87

一、股改催生证券市场新格局 87

二、股改为证券公司战略转型提供契机 92

三、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证券市场格局和重点问题 95

第三节 2006年证券市场发展回顾 98

一、2006年证券大事记 98

二、2006年上市新股回顾 101

三、2006年热点板块回顾 101

四、2006年证券市场资金供需分析 103

五、2006年证券市场总筹资近5600亿元 109

七、2006年沪市证券成交金额突破九万亿 110

第四节 金融开放形势下中国证券业的机遇与挑战 111

一、金融开放的稳步扩大为中国证券业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111

二、金融开放形势下中国证券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113

三、中国证券业适应金融开放形势的应对策略 114

第五节 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其改进 117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 117

二、对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的改进建议 119

第六节 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效率分析 125

一、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形成的特殊背景 125

二、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导致市场低效率 126

三、不断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 127

第七节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权证产品的现实意义 130

一、发展权证产品可行性分析 131

二、权证对投资者的意义 133

三、权证对发行者的意义 134

四、权证对完善证券市场功能的意义 136

五、权证对解决股权分置的意义 138

第八节 我国证券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机制、途径及存在问题 139

一、证券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机制或途径 139

二、我国证券市场在传导货币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140

三、逐步完善证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 140

第九节 我国证券业的创新与发展 141

一、业务创新 141

二、产品创新 143

三、融资创新 145

四、公司治理创新 146

五、组织创新 147

第十节 有效市场理论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分析 148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内涵与意义 148

二、证券市场效率与市场有效性的异同 151

三、市场有效性的检验方法和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153

四、我国证券市场达到弱式有效的改进措施 155

第四章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分析 156

第一节 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变迁与变革 156

一、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变迁 156

二、对现行证券监管体制的评价 157

三、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改革取向 157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自律监管机制分析 159

一、政府监管需要以市场化思路补充 159

二、加强中介机构的作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159

三、强化交易所的监管 161

第三节 我国证券监管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 162

一、我国证券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2

二、我国证券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164

三、提高我国证券监管效率的措施 165

第四节 证券监管的研究与选择分析 168

一、横向监管 168

二、纵向监管 172

第五节 中国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五大悖论 175

一、市场功能定位悖论 175

二、政府监管介入悖论 176

三、政府监管目标悖论 177

四、政府监管职能悖论 178

五、政府监管理念悖论 178

第六节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分析 179

一、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产生及其发展 179

二、中国证券发行市场监管特点及问题 182

三、中国证券交易市场监管特点及问题 184

四、中国证券服务市场监管特点及问题 189

第七节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效率分析 191

一、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的基本评价 191

二、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效率的因素分析 194

第八节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及风险控制分析 203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与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203

二、证券市场监管中的异化现象及信息披露监管问题的原因 205

第九节 证券市场风险监管发展取向分析 208

一、证券市场风险的外部性 208

二、证券监管的局限性分析 210

三、证券市场风险监管的发展方向 211

第十节 证券监管有效行使的路径选择 215

一、监管权有效行使的制约因素 215

二、监管权有效行使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216

三、监管权有效行使的评价标准及路径选择 217

第五章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分析 222

第一节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理论依据 222

第二节 证券公司国际化的几个阶段 222

第三节 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分析 224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224

二、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表现 225

三、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障碍 227

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228

第四节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矛盾 230

一、经济增长方式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矛盾 230

二、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矛盾 231

三、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矛盾 233

第五节 中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及模式 237

一、证券公司国际化的基本战略与比较 237

二、证券公司国际化的基本操作模式与比较 238

三、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适用战略 239

四、我国证券公司“先引后出”国际化战略的支撑条件 241

第六节 证券服务业国际化路径选择及风险防范 242

一、证券服务业开放模式选择 242

二、证券服务业开放时序选择 243

三、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244

四、证券服务业国际化的风险防范 245

第六章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分析 248

第一节 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承诺进展 248

第二节 国家金融安全和证券市场开放 261

一、国家金融安全是开放证券市场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261

二、证券市场开放加剧中国金融业的脆弱性 262

三、中国证券市场开放面临金融风险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265

四、中国证券市场开放金融安全政策 266

第三节 证券业对外开放的进展和建议 269

一、我国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展与评价 269

二、推动我国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 275

第四节 中国证券市场开放风险与后果 278

一、证券服务业的开放与证券市场的全面开放是有重大区别的 278

二、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已经超越了“入世”承诺的范围 279

三、证券服务业的开放和投资性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迥然不同 279

四、世界各国对证券市场开放都非常慎重 280

五、超越入世承诺开放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与后果 280

第五节 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及当前选择 283

一、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面临的问题 283

二、新兴市场开放的经验 284

三、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当前选择 286

四、对实施三种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288

第七章 我国证券行业关联市场分析 290

第一节 我国二板市场发展分析 290

一、二板市场设立的必要性及时机选择 290

二、中国二板市场对主板市场影响的分析 294

三、建立二板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300

四、二板市场存在的风险 306

五、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差异及互动分析 308

六、中国二板市场的结构设计与流动性管理 313

七、我国二板市场的交易制度选择 329

第二节 我国证券界关于二板市场问题讨论综述 332

一、二板市场与科技创新 333

二、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 335

三、二板市场的运作机制 339

第三节 国内外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与创新 345

一、我国券商的证券经纪业务创新情况 345

二、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经纪业务的发展情况 345

三、进一步推进我国券商的证券经纪业务创新 347

第四节 推行证券投资经纪人制的一些思路 348

一、海外证券经纪人制度概览 348

二、我国证券经纪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方向 350

第五节 我国网络证券业的发展分析 351

一、网上交易的含义及特征 351

二、网上证券交易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351

三、网上证券交易的现状 354

四、网上证券交易迅速增长的动因 356

五、我国网上交易的模式选择与潜在问题 356

六、网上证券交易趋势分析 360

第八章 中国证券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362

第一节 QFII制度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362

一、中国推行QFII制度的特点 362

二、中国推行QFII制度的问题与负面效应 363

三、几点建议 365

第二节 国资管理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 366

一、国资新政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366

二、国资分级产权新体制助推上市公司重组 368

三、国有股“产权”确立将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 370

第三节 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影响 373

第四节 外资购并对证券市场的挑战与影响 374

一、从政策面主动迎接外资购并带来的挑战 374

二、外资购并对市场的影响具有深远性和渗透性 375

三、外资购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375

四、外资购并概念已在我国股市中频频出现 376

第五节 入世对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影响 377

第九章 建立多层次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分析 381

第一节 我国金融体系中交易费用的概况分析 382

一、对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理解 382

二、非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交易费用 383

三、高额交易费用的成因 383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交易费用问题分析 384

一、证券市场融资者的交易费用 384

二、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交易费用 385

三、对高额交易费用的进一步分析 386

第十章 证券经纪人制度分析 388

第一节 海外典型的证券经纪人制度分析 388

一、美林的经纪人制度——FC制度 388

二、爱德华•琼斯的经纪人制度——IR制度 393

三、史考特证券高素质的经纪人队伍 395

第二节 国内典型的证券经纪人制度分析 395

一、富友证券的经纪人制度 395

二、西南证券的客户关系小组 397

第三节 证券经纪人制度模式总体分类 397

第四节 国内证券经纪人制度的缺陷与瓶颈 399

一、经纪人制度的缺陷 399

二、经纪人制度的瓶颈 400

第五节 国内证券经纪人制度的理想运作 400

一、经纪人制度的理想运作 400

二、新型的经纪人 404

三、经纪人制度的法律风险 405

第六节 对国内证券经纪人制度的建议 405

一、经纪人制度不是权宜之计 405

二、证券营销是专业营销,而非江湖式营销 406

三、把“经纪人”改称为“客户经理” 406

第十一章 证券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407

第一节 NASDAQ与NYSE的交易制度分析 407

一、NASDAQ交易制度的基本结构 407

二、NYSE交易制度的基本结构 410

三、做市商与专家制度的区别 413

第二节 做市商与专家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414

一、NASDAQ做市商制度的重大变革 414

二、专家制度的弊端与NYSE竞争力的下降 417

第三节 委托驱动市场与报价驱动市场的区别及形成原因分析 419

一、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归类 419

二、不同价格形成方式的主要区别 420

三、不同价格形成方式的原因分析 421

第四节 不同价格形成方式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423

一、对流动性的影响 423

二、对透明性的影响 423

三、对稳定性的影响 424

四、对有效性的影响 424

第五节 将做市商制度引入中国大陆证券市场的可行性探讨 424

一、大陆证券市场是否缺乏流通性 425

二、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成本效益分析 425

第十二章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信用交易机制分析 427

第一节 信用交易机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市场效应分析 427

一、信用交易机制的基本特征分析 427

二、信用交易机制的市场效应分析 428

第二节 信用交易机制的风险识别与国外的监管经验分析 429

一、信用交易机制的风险识别 429

二、国外证券市场对信用交易机制的监管实践 429

三、国外证券市场对信用交易机制的监管经验 430

第三节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信用交易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431

一、必要性分析 431

二、可行性分析 432

第四节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信用交易机制的制度架构分析 433

一、我国证券金融机构的设置 433

二、制定信用交易规则 434

三、确定信用交易监管框架 435

第十三章 我国证券承销市场中券商违规失信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437

第一节 我国证券承销市场中券商违规失信行为的表现 437

第二节 我国证券承销市场中券商违规失信的原因分析 438

一、信息严重不对称 438

二、市场集中度低、竞争过度 439

三、业务范围狭窄、竞争行为不当 440

四、券商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441

五、监管不力和监管过度 443

第三节 规范我国证券承销市场券商行为的政策性建议 445

一、规范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445

二、完善证券发行制度和券商退出机制,促进证券承销市场结构的优化 446

三、重构券商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447

四、改善证券承销市场的监管,防止监管不力和监管过度 448

第十四章 证券市场效率理论及其实证研究评述 450

第一节 证券市场效率的涵义 450

第二节 证券市场效率的相互联系 451

第三节 市场信息有效性分析 451

一、随机漫步理论与竞争均衡 451

二、市场信息有效性的定义 452

三、市场信息有郊性假设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453

四、市场信息有效性的形式 454

五、市场信息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455

第四节 股价波动的特异性及其对市场有效性假设的挑战 458

一、证券市场的特异性 458

二、对市场有效性假设的挑战 459

第五节 市场信息有效性与技术分析有效性的关系 462

第十五章 证券市场竞争分析 464

第一节 后综合治理时代证券业竞争新格局分析 464

一、综合治理是一场及时雨 464

二、研究实力提供衡量券商长期竞争力的有效信息 464

三、金融混业集团下的券商难以占据券业主导地位 465

四、主导券商将发源于金融中心 466

五、后综合治理时代的券业竞争格局 467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核心竞争力法制环境分析 468

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网络化竞争 475

第四节 新型竞争格局下证券业创新的路径选择 477

一、外部环境的成熟成为创新的最佳时机 478

二、内部管理经验的积累为创新提供了平台 478

三、证券业系统化创新需要具备三大要件 479

四、证券业创新的路径选择 481

第十六章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分析 483

第一节 我国证券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 483

一、股票市场上各种角色的投资动机分析 483

二、影响投资者投机的客观因素 484

三、投资机构进行投机与操纵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486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分析 487

一、证券市场上的认知偏差 487

二、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认知偏差状况 489

第三节 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短期行为分析 491

一、投资者搜集短期信息行为分析 491

二、投资者短期交易行为分析 492

三、投资者短期行为后果分析 493

四、投资者短期行为对策分析 494

五、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短期行为的特殊性 495

第四节 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和决策特征评述 495

一、投资者的心理特征 495

二、投资者的决策特征 497

第五节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国际比较 503

第十七章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分析 506

第一节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最新发展及其应用 506

一、周期理论与投资分析 506

二、基于多因素模型的投资估价方法 507

三、组合技术分析方法 508

四、风险控制的数量分析方法 508

五、综合性的集合交易系统 509

六、Q比率与价值投资 510

七、股票评价与股票评级 511

八、财务分析与投资分析 512

九、财务分析预警与报表虚假诊断 513

十、基本分析指标化 514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投机问题分析 515

一、证券市场投机 515

二、中国证券市场投机 516

三、中国证券市场投机的对策 519

第三节 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发展模式分析 520

一、信托公司发展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必要性 520

二、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模式分析 522

第四节 我国利用国际证券投资趋势影响 528

一、我国利用国际证券投资的现状 528

二、我国利用国际证券投资的主要障碍 531

三、利用国际证券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总体影响 532

四、我国利用国际证券投资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步骤 535

第五节 我国将更加注重利用证券投资等方式吸收外资 536

第六节 证券投资的误区 537

第七节 证券投资策略应用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538

一、积极投资策略应用理论 538

二、消极投资策略应用理论 540

三、现代证券投资策略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展望 543

第十八章 证券投资基金分析 544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 544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及其法律防范 552

一、证券投资基金利益冲突的成因分析 553

二、利益冲突法律防范的信托理论基础 553

三、利益冲突的具体类型及其法律防范 555

第三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结构、行为及绩效分析 559

第四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管理行为成熟性分析 568

第五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及防范 577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析 577

二、防范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险的对策 580

第十九章 中国证券公司风险分析 583

第一节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583

第二节 中国证券公司风险分析 587

一、证券公司风险的类型 587

二、证券公司风险的特殊性 587

三、证券公司风险的一般成因分析 588

四、中国证券公司风险的特殊成因 589

第三节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问题分析 592

一、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的几种主要模式 592

二、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95

三、完善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工作的政策建议 597

第四节 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分析 600

一、风险识别 601

二、风险衡量 601

三、风险处理 603

四、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与反馈 604

第五节 中国证券公司风险预警分析 605

一、建立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 605

二、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 607

三、阈值的确定 609

四、风险预警精度及可靠程度的确定 611

五、中国证券公司风险预警实证分析 614

第二十章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趋势及发展战略分析 615

第一节 改善证券市场交易机制是大势所趋 615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616

第三节 中国证券公司国际化战略及模式分析 619

一、证券公司国际化的基本战略与比较 619

二、证券公司国际化的基本操作模式与比较 620

三、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适用战略 621

四、我国证券公司“先引后出”国际化战略的支撑条件 622

第四节 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及战略模式分析 624

第五节 金融控股公司经营与证券业务发展战略 629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 2006年1-12月股票市场运行状况

图表 2006年1-12月股票市场主要指标

图表 2006年1-12月股票发行家数

图表 2006年1-12月股票发行股数

图表 2006年1-12月股票市场筹资额

图表 2006年1-12月股票市场成交额

图表 2006年1-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统计表

图表 2006年1-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统计表

图表 2006年1-12月沪深股市指数走势

图表 2006年1-12月股票市价总值

图表 2006年1-12月债券市场运行状况

图表 2006年1-12月交易所、银行间国债回购交易金额

图表 2006年1-12月交易所、银行间国债现券交易金额

图表 2006年1-12月期货市场运行状况(分交易所)

图表 2006年12月各种期货品种交易额占全国交易总额的比例

图表 美国投资银行的股权与集中度

图表 国内主要证券公司股权分布表

图表 ASX证券监管流程示意图

图表 美国证券公司参与金融期货业务框架图

图表 台湾地区期货市场结构

图表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组织系统(1)

图表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组织系统(2)

图表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组织系统(3)

图表 取得外资股业务资格的境外证券经营机构名单(截至2004年3月31日)

图表 外资证券经营机构在华设立的代表处名单(截至2004年3月31日)

图表 中国加入WTO后成立的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股东情况一览表

图表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股东情况一览表

图表 入世我国作出的与证券业有关的承诺

图表 金融中介、证券市场以及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边界图

图表 美林的FC模式

图表 美林对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表示体系

图表 NYSE 上市股票在NYSE和NASDAQ交易的比重

图表 依委托驱动与报价驱动区分的各主要证券市场

图表 近年来我国证券承销市场中券商违规失信的表现

图表 市场集中度指数与市场结构的分类

图表 中、美券商经营收入构成比较

图表 国内主要券商股权分布表

图表 各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程度比较之一

图表 各国金融市场证券化程度比较之二

图表 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町采取的几种业务模式

图表 信托公司发展证券投资信托业务应加强风险控制

图表 1999-2004年我国最早成立的10家基金公司总市场份额变化图

图表 1999-2004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H指数

图表 证券投资基金行为成熟与否的判断依据

图表 基金投资组合系统风险和收益率

图表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图表 券商业务创新的系统分析框架

相关报告
2017-2022年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发展战略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7年11月)
2017-2022年中国证券投资市场竞争调研与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017年11月)
2017-2022年中国证券市场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2017年11月)
2017-2022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前景调研与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2017-2022年中国证券经营机构市场竞争调研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购买热线

报告订阅  订单下载



Email:


  

行业分类

样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