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辛鹏骏:网络初具规模,蹈厉5G应用“集

在当前5G网络初具规模、5G用户渗透率持续走高、5G创新...更多>>

刘文强:虚拟现实产业正在进入稳步发展期

7月15日,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新闻发布会在南...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经济金融商业 > 其它 > 报告内容
2008-2009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总报告
纸介质定价: 电子MAIL版定价:15000.0 纸介+电子版定价:
完成日期:2009-01-17 24小时购买热线:010-8855 8925
推荐指数:

报告简介

  研究领域:医药制造业、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等

  报告推荐

  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延续2007年的发展态势,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企业产能,总体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特征。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重要契机,信息产业开始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在绿色能源利用、高效节能与环保技术应用等重点领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  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成效显著,“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的集中度超过80%;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生物、航空航天等战略性先导产业逐步壮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带动传统产业加快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全国R&D投入总量已进入世界前五位,全国R&D支出约占GDP的1.5%,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供的创业环境日趋完善,更多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技工业园区脱颖而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近30%,已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产业附加价值较低、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

  面对产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变化和挑战,发布的《2008-2009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总报告》,将从以下方面帮助业界厂商、投资者、用户更精确地把握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脉动——

  深刻的产业剖析、翔实的产业数据,从现状与特点、发展趋势、重点省市等多角度刻画年度发展变化,洞察行业发展动向;

  从产业链结构、区域发展、主要因素分析等多维度梳理高技术产业发展脉络,提炼产业演进规律,评点产业发展大势;

  科学、完整的未来发展预测。建立在各重点细分市场上的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并与相关产业环节进行关联分析,确保给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预测结果。对未来产业的深度量化预测,就整体和细分市场展开建模回归与专家校验,得出有价值的趋势分析与定量结果。

报告目录

研究对象 1
主要结论 1
重要发现 2
一、2008年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述 4
(一) 发展现状 4
1、2008年产业规模与增长 4
2、产业结构 5
3、产业竞争 5
4、产业转移 6
(二) 基本特点 7
1、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7
2、各国日益重视对高新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和提高 7
3、企业成为各国发展高新技术的主体力量 8
4、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依然明显 9
(三) 主要国家与地区 10
1、美国 10
2、欧盟 10
3、日本 11
4、韩国 13
二、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14
(一) 发展现状 14
1、产业环境 15
2、产业规模与增长 15
3、产业结构 21
4、产业盈利水平 22
5、产业投资 24
6、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27
7、产业对外依存度 28
(二) 基本特点 29
1、产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29
2、自主创新特色进一步突显 30
3、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31
4、保持较高产业集聚度 32
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34
(三) 重点省市发展概要 35
1、上海 35
2、北京 36
3、广东 37
4、江苏 38
5、山东 40
三、2009-2011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预测 41
(一) 影响因素 41
1、有利因素 41
2、不利因素 42
(二) 2009—2011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预测 44
(三) 2009-2011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预测 45
四、2009-2011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趋势分析 48
(一) 技术演进 48
1、信息技术新的突破将带动信息产业更大规模的发展 48
2、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新的更加深刻的产业革命 48
3、纳米等新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突破将推动新材料产业突飞猛进 49
(二) 应用创新 49
1、信息产业围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展开新一轮竞争 49
2、生物技术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50
3、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50
(三) 产业变迁 50
五、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链结构分析 52
(一)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链结构 52
1、产业链概况 52
2、特征 53
(二)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链演进趋势 54
1、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 54
2、产业链价值流动分析 54
3、产业链演进路径与趋势 55
六、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链竞争分析 56
(一) 电子信息产业 56
1、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56
2、海尔集团公司 57
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59
(二) 生物产业 59
1、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60
2、华北制药集团 60
3、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61
(三) 新材料产业 62
1、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62
2、北京中科三环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4
3、北京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5
(四) 新能源产业 66
1、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66
2、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集团 67
3、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68
七、2009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析 70
(一) 进出口贸易状况 70
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量 71
2、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特点 72
(二)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 75
1、主要产品出口状况 75
2、出口结构分析与预警 78
(三)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贸易 81
1、主要产品进口状况 81
2、进口结构分析与预警 82
八、赛迪建议 85
(一) 对政府的建议 85
1、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加强主管部门协调 85
2、优化产业转移政策,均衡区域发展 85
3、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技术改造升级 86
4、扩大内需,加大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投资力度 86
5、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 87
6、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瓶颈 87
7、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 87
8、加快建立健全产业预警机制 88
(二) 对企业的建议 88
1、立足创新战略,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88
2、开展资源整合,积极并购重组 88
3、大力拓展国际新兴市场 89
4、利用时机广纳国际高端人才 89
报告说明 90

 

表目录

表1  世界各国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 6
表2  世界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
表3  日本政府20世纪末发展高新技术五大计划 12
表4  2008年1-11月高新技术制造业总产值 17
表5  2007年中国高新区占不同区域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的比例 19
表6  2008年1-11月高新技术制造业新产品产值 19
表7  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2
表8  2008年1-11月分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23
表9  2008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重大专项重点 25
表10  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 27
表11  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新产品推出情况 28
表12  2000-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交易情况 31
表13  2000-2007年中国高新区发展指标 33
表14  2008年1-9月高新技术制造业分行业投资情况 35
表15  2008年1-8月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效益增长情况 37
表16  2007年江苏省进出口贸易主要分类情况 39
表17  联想竞争策略 57
表18  海尔竞争策略 58
表19  海尔2008年上半年年报摘要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58
表20  华为竞争策略 59
表21  天坛生物竞争策略 60
表22  华北制药竞争策略 61
表23  科华生物竞争策略 62
表24  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竞争策略 63
表25  蓝星化工2008年第一季度报告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 64
表26  北京中科三环竞争策略 65
表27  北京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竞争策略 66
表28  北京清华阳光竞争策略 67
表29  山东力诺瑞特竞争策略 68
表30  尚德太阳能电力竞争策略 69
表31  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类产品数量 72
表32  2005-2007年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逆)差情况 75
表33  2000-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75
表34  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类产品数量 76
表35  2008年1-11月分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 77
表36  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按地域分布 79
表37  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大类产品数量及增长率 82


图目录

图1  部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占世界份额 7
图2  部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比例 8
图3  2000-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 16
图4  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结构 21
图5  1997-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 23
图6  2003-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成果 28
图7  2003-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R&D活动情况 29
图8  跨国公司认为设立R&D机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和地区 32
图9  中国部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情况 34
图10  2002-2008年9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34
图11  2009-2011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预测 44
图12  2009年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结构预测 45
图13  2009-201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预测 46
图14  2009-2011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结构预测 46
图15  2009-2011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结构预测 47
图16  产业微笑曲线 52
图17  尚德电力产能发展规划 69
图18  2001-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及其占全国商品进出口的比例 70
图19  2001-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增长率 71
图20  2001-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及增长率 72
图21  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类产品结构 73
图22  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按企业性质分类占比 74
图23  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按企业性质分类占比 74
图24  2008年1-11月中国机电类出口产品结构 78
图25  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出口地区 79
图26  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类结构 80
图27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方式结构 81
图28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比例 83
图29  2000-2007年中国主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按企业性质分类占比 83
图30  2000-2007年中国主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按企业性质分类占比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