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辛鹏骏:网络初具规模,蹈厉5G应用“集

在当前5G网络初具规模、5G用户渗透率持续走高、5G创新...更多>>

刘文强:虚拟现实产业正在进入稳步发展期

7月15日,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新闻发布会在南...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经济金融商业 > 银行 > 报告内容
2014-2018年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
纸介质定价:8800.0 电子MAIL版定价:9000.0 纸介+电子版定价:9300.0
完成日期:2013-12-02 24小时购买热线:010-8855 8925
推荐指数:

报告简介

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概念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The Parallel Banking System),它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
“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它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看上去像传统银行但仅是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即类似一个“影子银行”体系存在。
影子银行而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影子银行”的核心所在。这种住房按揭贷款融资来源方式的改变,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贷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与平民化,成了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
美国“影子银行”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这时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信用危机,即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赢利下降、银行倒闭等。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不仅政府大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潮。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
随着美国金融管制放松,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影子银行”体系也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比如,在各类金融产品中,美国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发展更是远远超过传统金融产品。截至2007年底,传统金融产品总值约为70万亿美元,1999年至2007年间,其年均增长为5.9%。而衍生产品名义合约额超过了165万亿美元,其年均增长为21.7%。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给出如此定义。按此定义,2011年上半年,国内“影子银行”的资金规模约有3.6万亿元。据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2013年估计,其规模达到8.2万亿元人民币(合1.3万亿美元)。不过许多分析师表示,真实数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规模为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称,“认识中国的‘影子银行’,最好按银行产品线和业务线来梳理。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指银行理财部门中典型的业务和产品,特别是贷款池、委托贷款项目、银信合作的贷款类理财产品。”该研究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表,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另一部分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
“影子银行”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第二,由于其负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第三,由于其受监管较少,杠杆率较高。说白了,它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游离于货币当局的传统货币政策监管之外。
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其中,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是“银信合作”,银信合作的信托方式属于直接融资,筹资人直接从融资方吸取资金,不会通过银行系统产生派生存款,这样就降低了货币供应的增速。同时,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资本移出表外,“减少”了资本要求,并规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另外,信托公司资金大量投向各级政府基建项目,形成集中度风险和政府融资平台违约风险。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6个月银信合作产品较2009年前6个月增加2.37万亿元的规模,这使得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失效,银行通过银信合作的创新方式释放出了大量的资金。尽管2011年银信合作产品的资金总量在减少,但其仍是“影子银行”中最大的资金释放来源。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影子银行体系基本概述
第一节 影子银行体系概念
一、国际概念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
一、美国影子银行出现的原因
二、中国出现影子银行的原因
第三节 影子银行的规模
一、银行体系内部的影子银行的规模
二、银行体系外部的影子银行
三、银行体系内外部结合的影子银行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现状综述
一、银行业规模与盈利增长分析
二、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分析
三、银行业净利润分析
四、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分析
五、中国银行业资产业务增长情况
六、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中国银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
二、信贷扩张后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三、银行业的赢利目标分析
第三节 金融风暴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国内银行影响分析
二、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影响情况
三、金融海啸下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
四、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第四节 中国银行货币运行分析
一、银行间债券发行情况
二、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分析
三、银行拨备能力和中间业务发展预测
第三章 中国银行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按月度更新)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季度更新)
四、恩格尔系数(年度更新)
五、工业发展形势(季度更新)
第二节 中国银行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
三、金融市场政策分析
四、中国扩内需保增长政策解析
第三节 中国银行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中国城镇化率
六、居民的各种消费观念和习惯
第四节 中国银行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四章 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影子银行的特点
一、影子银行发挥放贷功能
二、资金来源广泛,受紧缩政策影响有限
三、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
四、影子银行利益链条较长、风险较大
五、资金成本高
第二节 影子银行业务是未来金融创新发展之路
一、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
二、概念的由来及演变
三、发展历程及运行机制
四、对我国的镜鉴
第三节 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及问题
第五章 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及中西差别分析
第一节 国企影子银行盛行三种放贷模式推高利率
一、银行业三种放贷模式推高利率
二、“表内贷款表外化”
三、国企“影子银行”频现
四、银行双倍利息的放贷模式
五、房地产业贷款隐蔽化是幕后推手
六、大批中小企业盲目依附高利贷
七、美国银行业的“高利贷”业务
第二节 从三方面看中西方影子银行不同
一、从融资角度来看
二、从金融工具来看
三、从业务属性上来看
第六章 中国影子银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影子银行业发展概述
一、内地影子银行及非正式贷款危机逐步浮现
二、政府负债率升,增影子银行信贷泡沫破裂风险
三、中国影子银行风险大于地方融资平台
第二节 中国影子银行业动态分析
一、中国影子银行泛滥全球进入热钱时代
二、“影子银行”呼唤地下金融阳光化
三、成本低促进影子银行快速发展
第三节 系统重要银行及影子银行体系成未来国际监管重点
第七章 影子银行引发的系列风险
第一节 影子银行体系的宏观风险
一、社会融资总额扩大化
二、影响政策调控
三、流动性风险高
四、影子银行风险易发生跨境传递
五、社会风险
第二节 监管催生影子银行体系风险
一、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体系风险交叉传染
二、信用风险
三、道德风险
四、系统性风险
第三节 民间借贷的风险
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剧
二、危及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
三、逃避监管的风险
第八章 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
第一节 影子银行的国际监管
第二节 银监会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一、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
二、对于p2p借贷平台贷款的监管
三、逃规模票据业务监管
四、监管层排查银担利益输送
五、关于理财产品类业务的监管
六、收缩表外信贷
七、部分影子银行机构的监管
第九章 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管理
第一节 资金规避监管的其他手段
第二节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监管机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一、利用内保外贷业务管理漏洞
二、票据业务监管的难点与规避
三、逃避受托支付的相关行为
四、信贷类理财产品监管政策执行的难度与规避措施
五、监管层排查银行与民间金融利益输送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第三节 商业银行须防范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传染
一、防范商业银行内部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
二、防范商业银行外部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