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报告 市场分析 名录数据 网上调查
 教育培训 英文报告 英文资讯 专项调研 关于我们
 
 
 相关推荐
相关报告
促销区
名录数据
培训光盘
培训招生
相关情报
相关资讯
移动IPv6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A042007年02月05日 打印 发给朋友【进入IT博客】 【Email咨询】
 
报告字数:0
 
报告页数:80
 
报告图表数:0
 
纸介版定价(¥):2700.0
 
电子MAIL版定价(¥):3000.0
 
纸介+电子版定价(¥):3300.0
 
完成日期:
 
购买热线: 01088558943
  购买
 关键词
 
移动IPv6网络通信电信宽带无线
固话运营商移动通信移动增值移动定位移动位置即时通信
视频监控视频通信统一通信卫星导航3G CDNFTTH
GPSIMSIPLBSVOIPWAPWi-Fi
WIMAX
 报告简介
 报告目录
  一、移动IPV6的发展 1

  1.1 移动IP的产生及移动IPV4存在的问题 1

  1.1.1 移动IP的产生 1

  1.1.2 移动IPv4存在的问题 4

  1.1.3 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比较 6

  1.2 移动IPV6的原理与特点 7

  1.2.1 几个基本概念 8

  1.2.2 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 9

  1.2.3 家乡代理发现机制 17

  1.2.4 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技术优势比较 19

  1.2.5 移动IPv6的主要优势 23

  1.2.6 IPv6为移动分组网络带来的益处 25

  二、移动IPV6的发展前景分析 27

  2.1 移动数据业务的空前发展与地址稀缺的矛盾凸现移动IPV6的优势 27

  2.2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以移动IPV6为基石 29

  2.2.1 实现用户通信的同一性 30

  2.2.2 P2P成为基本的通信模式 30

  2.2.3 实现多种接入方式的无缝互连 31

  2.2.4 全IP网络的观点 32

  2.3 移动IPV6是未来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 32

  2.4 移动IPV6将丰富并完善移动价值链的构成 34

  2.5 移动IPV6为移动网络和移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4

  2.6 国外移动IPV6的研发状况 35

  2.6.1 亚太地区 35

  2.6.2 欧洲 36

  三、移动IPV6的过渡策略 38

  3.1 IPV4到IPV6的过渡方法 39

  3.2 IPV4到IPV6的过渡阶段 40

  四、移动IPV6与我国3G发展的关系 43

  4.1 我国移动IP业务的发展现状 43

  4.2 移动IPV6将为中国3G的发展增添光彩 44

  4.3 移动IPV6将有利于运营商多种接入方式的无缝互连 44

  4.4 中国的移动运营商要有超前意识,积极应对新技术的挑战 45

  附报告一 49

  IPV4向IPV6过渡的网络模型 49

  F 1.1 网络模型 49

  F 1.2 连接的不同组合方式 52

  F 1.3 过渡方式列举 53

  F 1.4 关于应用和服务 57

  附报告二 59

  移动IPV6支持在多种接入环境中的移动性 59

  F 2.1 移动IPV6绑定更新的认证问题 60

  F 2.2 使用2G/3G的基础设施来实现IP的安全性——SIM6 61

  F 2.3 移动IPV6基于SIM的认证实现多种接入 64

  附报告三 69

  NOKIA和CISCO 移动IPV6解决方案介绍 69

  F 3.1 终端用户的IP 70

  F 3.2 PLMN骨干网 71

  F 3.3 双协议栈网络 73

  F 3.4 IPV6网络 73

  F 3.5 PLMN网络之间的协同工作——漫游问题 73

  附报告四 76

  我国IP地址分配现状 76

  图目录

  图1.1 IPV4情况下某个节点移动时不改变其IP地址 2

  图1.2 移动节点移动到另一个链路上 4

  图1.3 移动IPV4的一般原理 5

  图1.4 移动IPV6的一般原理 6

  图1.5 IPV6与IPV4数据包头标的比较 7

  图1.6 移动IPV6的机制 11

  图1.7 移动节点向其家乡代理登记 12

  图1.8 三角路由 13

  图1.9 路由优化 14

  图1.10 直接发送给移动节点的数据包的选路头标 14

  图1.11 位置更新 17

  图1.12 动态家乡代理地址发现(1/2) 18

  图1.13 动态家乡代理发现(2/2) 19

  图2.1 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数发展预测 27

  图2.2 世界各地移动通信用户增长状况预测 28

  图2.3 每用户平均流量预测 29

  图2.4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要求 29

  图2.5 全IP网络的观点 32

  图2.6 一些需要IP地址的应用 33

  图3.1 IPV4过渡到IPV6的各个阶段 41

  图F1.1 到GGSN 的IPV4和IPV6接入点的连接 50

  图F1.2 过渡期的网络模型 51

  图F1.3 链路层的移动性——MT从外访网络通过PLMN骨干网之间的网络连接到家乡网络GGSN和某个IPV6主机 52

  图F1.4 IPV4终端连接到不同的IPV4主机 54

  图F1.5 移动终端连接到一个纯IPV6主机 55

  图F1.6 通过IPV4网络或IPV6网络连接到IPV6主机 55

  图F1.7 双协议栈移动终端连接到纯IPV6主机上 56

  图F1.8 纯IPV6移动终端使用翻译器连接到纯IPV4主机 57

  图F2.1 多种接入环境 60

  图F2.2 SIM6基础设施 62

  图F2.3 在GPRS接入中绑定认证密钥的建立 65

  图F2.4 GPRS系统上的绑定更新 65

  图F2.5 WLAN中的接入网络认证 66

  图F2.6 在WLAN接入中绑定认证的建立 67

  图F2.7 来自WLAN系统的绑定更新 67

  图F3.1 2G和3G网络中的IPV6和端到端的各层 70

  图F3.2 6PE的网络结构 72

  图F3.3 为实现漫游PLMN之间的连接 74

  图F3.4 各运营商网络的全网状漫游网络(左)与GRX网络(右) 74

的网络拓扑比较 74

  表目录

  表1.1 IPV6与IPV4的对比 22

  表2.1 3GPP标准对IPV6的支持情况 37

  表一 我国大陆的APNIC成员的IP地址情况 76

  表二 的IP地址分配联盟成员的IP地址情况 78

 相关报告
IMS/NGN Consumer Buying Decisions (February 2007)
2006年第2季度中国NGN设备市场季度监测 (2006年8月)
中国NGN新业务营销研究年度综合报告2006 (2006年7月)
2005-2006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NGN Services Market (February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