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医院、可穿戴医疗和人工智能 | ||
观智慧医疗发展趋势 | ||
|
医疗承载了保障人类社会行进发展的重任。自人类诞生于世,知识的总结、保存和传承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车轮,而这一切有赖于人类寿命的延续。社会中的年长者将积累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灌输给下一代,并推动他们领会、升华和再造知识,逐步形成了人类社会价值生产、传递和创新的进步机制。近几十年,信息化浪潮推动医疗领域经历了数字医疗、互联网医疗两个阶段,目前正向智慧医疗阶段迈进。 |
|
![]() |
2、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呈现出三大特点 | |||
|
|||
(3)互联网医院发展程度尚不均衡 | |||
|
|||
![]() |
3、互联网医院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的三个闭环 | 4、互联网医院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
![]() |
(1)分级诊疗云服务 互联网医院可以采取在一定区域内,由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依托大医院、保障医生专职时间、医疗触达基层家庭的云医疗生态圈。 (2)个性化健康管理 随着互联网医院不断深入连接起医院、医生和患者等各参与者,并且实现信息、服务及数据的连接后,将推动人们将需求从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转变,基于互联网医院大数据,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3)医生自由执业平台 互联网医院能够将医院、医生、患者数据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这将赋予医生在患者授权后使用医疗信息的方便,为医生从多点执业到自由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空间。 |
1、我国可穿戴医疗器械市场概况 |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便已开展关于可穿戴医疗健康研究,但由于市场、技术等多方要素限制,其发展速度较慢。我国可穿戴医疗器械自2014年开始迎来极速发展期,尤其是智能手环设备市场快速发展,带动国内整个可穿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到2015年,我国可穿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过105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00%。 至今,国内可穿戴医疗器械依然保持旺盛的发展态势,2016年其市场规模约18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预计2017年其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伴随着"互联网+医疗"深入推进信息化,以及"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提速,国内可穿戴医疗器械将成为未来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 |
![]() |
![]() |
多方要素持续推动国内可穿戴医疗器械市场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医疗健 康需求随之增加,而国内现有医疗资源尚不能全面满足广大人群的医疗健康需求,衍生出脱离出传统医院之外的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等医疗新方式,进而推动移动医疗设备的市场需求扩大。 另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较高压力下的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快速提升、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长期、持续的健康监护,而可穿戴医疗器械则完美地契合该类人群的健康需求。 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并日益向医疗器械领域渗透,智能移动医疗设备等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并逐渐促使人们健康理念转变,由原来的有病治病逐渐转型预防疾病,借助个人健康数据收集、传输、分析实现全面的健康检测和疾病预防。 |
2、我国可穿戴医疗器械尚处于中前期快速发展阶段 |
从市场发展角度分析,我国可穿戴医疗器械尚处于快速发展期间,其占总体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比重不断提升。 随着未来可穿戴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愈发凸显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自2012年起,国内可穿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全部医疗器械规模的比重便不断持续快速上升; 到2016年,可穿戴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全部医疗器械规模的4.8%; 预计到2017年,其比重将达到6.7%。 |
![]() |
![]() |
从应用功能分析,国内可穿戴医疗器械尚处于功能完善阶段。 早期的可穿戴医疗器械只是具备简单的"可穿戴"功能,有助于医疗结构能够更加方便的检查、诊断,其主要的功能为获取单一的、较为独立的健康参数,如常见的动态心电图、动态脑电图,作为第一代医疗可穿戴设备其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并得到医学界的认可,但其自身固有属性决定了在市场上主要面向单一的医院采购市场领域,亲民性不足。 随着市场需求与技术突破,第二代的可穿戴医疗器械突破了传统的医院市场的限制,以智能手环为代表逐步实现健康信息的持续收集、传递与汇总,其应用领域远远超出了医院的限制,并能够对人体的多个健康要素进行连续检测。但第二代可穿戴医疗器械并不完美,其面临数据可靠性、标准统一性以及分析处理科学性等方面的压力, |
尚未实现大规模的普及。未来的可穿戴医疗器械并不仅仅是医学器械本身,其背后需要更多方面的支持,需要行业标准统一、移动通讯技术、大型数据库以及云计算等作为支撑,形成包括使用者、相关医疗设备、数据分析中心乃至医疗机构的可穿戴医疗器械生态圈,完成信息收集、数据上传、汇总对比、综合分析、健康评估、反馈指导的信息回路。 |
3、国内可穿戴医疗器械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 |
数据的收集分析已成为未来可穿戴医疗器械发展的核心所在。一方面,市场上可穿戴医疗器械产品存在标准不统一,如智能手环等产品数据收集方式多样,致使专业医疗结构不能有效利用其收集的数据;另一方面,目前对于健康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国内尚未能够掌握真正高质量的数据,也并未真正实现其应用价值,例如与人们的压力指数和睡眠质量相关的数据等。如果能够有效和准确地跟踪相关参数,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分析、帮助用户提出相应改善措施,这将会极大地带动可穿戴医疗器械的大范围应用,推动其产品逐渐由"时尚"迈入"实用"阶段。 |
家用型可穿戴医疗器械将成为未来市场应用最大的主体部分。国内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家庭可支配费用增加,促使家庭疗养成为医疗健康产业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未来,家庭将成为医院之外的医疗健康重点领域,其在提供疾病预防、诊断和保健康复等方面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可穿戴医疗器械,如综合智能手环、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仪等,凭借自身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多样、持续检测等优势将在家庭疗养中普遍应用,对于改善国内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具备重要的意义。 |
![]() |
智慧医疗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工具,取代人工基因测序、诊断治疗、手术操作等的部分工作环节,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系统化精准精细医疗服务。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项为机器赋予人类行为能力、思考能力、情感能力的科学技术,将人类从繁琐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代替人类挖掘发现自然智能,辅助人类开展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研判与决策。人工智能对医疗领域的影响是开创性的、变革性的、颠覆性的。智慧医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数字化人体和数字化医疗等高度智慧化,部分代替了以往由人力完成的医疗工作,构建了从底层基因、中层病症数据,到上层诊断和手术的上下一体的,人与机器互联、协作、共进的新医疗体系。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四大发展方向 |
|
|
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
智慧医疗产业链主要由智能硬件、诊断工具、医联平台、自诊平台、健康管理、医药电商等环节构成。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从用户C端和医院B端,以及家庭、医院两个场景着手,初步渗透进入智能硬件、诊断工具、健康管理等三个领域,开展基于用户健康监测大数据、病症描述大数据、医学知识大数据等的智慧医疗服务。 |
在智能硬件方面 医疗智能硬件主要有手环、手表、智能鞋等运动健康类监控设备,以及血压、血糖、脑电等病患监测设备。爽乐健康推出了HeHa Qi应用,利用干性电极技术追踪用户心脏跳动、睡眠质量和运动步数,为相应用户提供综合性健康解决方案。科瓴医疗发布了用于智能医疗的血压计和血糖仪、肺功能仪、体脂仪、血脂仪、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等智能硬件,打造紧密联通用户、云平台、医护人员的健康管理生态系统。Ginger公司通过观测用户的手机使用习惯,判断用户心理状态及异常,从而实现心理疾病的在线监控管理。 在诊断工具方面 IBM公司开发的沃森(Waston)医疗平台,通过学习超过300份医学期刊、200本教科书及近1500万份文献进行,能够为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等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2016年8月,沃森医疗已入驻中国21家医院。2015年,Waston仅用了10分钟时间就为一名60岁女患者准确诊断出白血病,并向东京医科大学提出适当康复方案。医疗人工智能分诊工具Airdoc,融合数学、医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在心血管、肿瘤、神经内科、五官等多领域构建了医学辅助诊断模型,可根据患者症状、既往病史、所在空间、发病情况等信息,准确判断出病患潜在疾病并推荐诊疗方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Airdoc利用患者眼底数据,建立起能够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深度神经网络,诊断效果达到专业眼科医生水平。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利用多年积累的患者基因组、血液检查和图像诊断等数据,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在线诊疗平台,向癌症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在健康管理方面 WellTok公司与IBM公司联合打造智慧医疗平台,以数据分析服务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和改善生活习惯,还融合了医疗硬件、医疗保险、健康内容、健康应用等,丰富了平台生态。AiCure公司利用手机终端为患者提供按时用药的健康提醒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