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 | ||
推动水务智慧化发展 | ||
|
随着全球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由对象、过程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城市向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我国智慧城市已经上升到国家的经济、科技战略层面,水务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延伸,"智慧水务"理念也随之产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经济时代中,城市水务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只有顺应大势,全面应用最新科技与互联网思维才能获得长足提升,利用智慧水务平台确保居民用水安全,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城市供水、用水和水污染等问题的诉求与矛盾。 |
随着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水务管理的思路不断创新,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在水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和广泛,为我国水务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体来看,我国水务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分为自动化、数字化和智慧化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从数字化水务阶段向智慧化水务阶段迈进。 |
|
|
趋势一:城镇化稳步推进,水务设备智能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实现城市现代化发展目标,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实施区域水资源整合,实现智慧供水一体化势在必行。 城镇智慧供水一体化,加大城镇供水管网建设的力度,发展城乡统筹的区域供水,是保证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符合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智慧水务的发展,传统水表会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无线远传智能水表。通过智能水表,自来水企业就能随时掌握和监控城镇居民用户的用水情况。一旦出现用水量激增的情形,如忘关水龙头,家中水管破裂等,智能水表会自动向抄表员发出提醒并告知用户。 趋势二:新技术应用加速,利好智慧水务发展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带来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逐步在与水务建设企业基础设施相融合、与水务企业的生产运行相融合、与水务企业的经营管理相融合,使智慧水务建设在技术层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支撑。 智慧水务借助新一代无线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从水务产业源头的水源水库等到中端的供水站到终端的用户,所有的环节都处于监控监测之下,相关数据自动采集,并能对供水变化趋势预测及应对、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等辅助决策功能,能有效提升城市水务管理智慧化水平。 水务智慧化是我国水务企业正在努力或即将实现的目标,智慧化水务阶段成熟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实现信息化和运营管理的充分结合,以求支持企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智慧运营将助推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竞争优势。 趋势三:PPP+资产证券化,助力智慧水务建设 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市场规模约17万亿元,环保产业中涉及水务产业的占比较高于28%,其中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可达3万亿元,地下管廊建设达0.9万亿元,黑臭水体处理0.7万亿元,乡镇污水处理0.2万亿元。随着我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涉及水务的发展也必将水涨船高,智慧水务建设也必将更进一步。 PPP既是一种融资方式,同时更是一种治理方式。PPP模式的必将对智慧水务产业产生深远影响。截至2017年1月,财政部入库PPP项目总计10828个,其中环保类项目2334个,占全部入库项目总数的21.55%。环保类项目中涉水项目(包括污水处理、水利、供排水、水环境综合治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占比最高,超过80%。 PPP和资产证券化都在调动社会资本,PPP有政府参与的成分,相当于为项目背书。而水务行业的特点是:1)盈利模式成熟,需求具备刚性;2)相较于其他行业风险低;3)利润率虽低但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4)智慧水务的市场空间大。水务行业的特点非常符合PPP+资产证券化的模式,2017年2月,首批"PPP证券化"项目已经上报发改委,共计41单,其中污水处理项目21单,占比51.22%。从实际项目申报中可以看出企业对智慧水务项目的"PPP+资产证券化"模式认可度较高。 趋势四:供水和污水处理,并购重组将加速 由于历史原因,最早的城市水务服务都是由地方政府提供,因此水务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并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垄断特征。经过市场化改革,在供水行业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后,供水行业的企业数量呈现下降特征,但是供水行业的企业数量依然偏多,区域垄断特征依然明显。 目前我国共有城市664个,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自来水公司,各个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能力普遍较小,所占市场份额以当地所需水量为限,规模不足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此,在水务行业中若要实现规模的扩张,可行的趋势就是进行并购。从政府角度来看,为了实现智慧水务行业的规模化优势,也会支持国内水务企业的并购。 目前重资产集团已经成为智慧水务投资和运营的中坚力量,重资产集团通过合资经营、收购兼并等手段积极扩大水务市场份额,形成了跨区域规模化经营的格局。其运营供水能力占全国的12.8%,污水处理能力占全国的30.7%,二者合计共占全国污水处理和供水能力总量的18.7%,这一比例伴随着PPP的深化还在继续增加中。伴随而来就是智慧水务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