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更多>>

赛迪院长张立:中国新

全球范围内,中国步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文章 > 网络通信
3G峰会:综合信息服务商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05-09-14 11:13:28

来源:赛迪情报中心

作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工办副总监沈少艾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首先,运营企业转型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二,综合信息服务展望。第三,全业务经营的诉求。

全球电信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以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困难和转型的时期,特别是传统的一些固网运营商所面临的国际语音业务的增长有限,而固网的业务下滑的局面。但我们也看到,在电信行业移动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增长非常迅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随着移动业务的替代竞争以及接入网的开放,各种新的业务模式也兴起,这样有使得主导的电信运营商面临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

国际上大的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在收入增长以及用户增长方面都呈现了负的增长趋势。可以讲主导运营商现在面临的是比较全方位的竞争,在他们目前所提供的接入语音以及宽带业务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竞争。比如说我们熟悉的语音业务,除了有移动的替代竞争以外,还存在着VoIP一些宽带语音的竞争,在宽带领域又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领域,除了面临一些新的运营商的比特流的销售以及宽带的销售之外,还面临着一些无线移动技术的竞争,比如现有的无线宽带的竞争。在接入环节上也面临着本地环路的分拆以及竞争性运营商的一些竞争。从全球行业的竞争演进形势来看,大概都走过这样一些路程,以美国为例首先是打破垄断,把主要的运营商分拆,上了一些新的牌照。同时经过移动通信的发展、VOIP的发展,使得抑制竞争和替代竞争更加明显。并且随着行业的发展,在美国KOTV也是比较早开放进入和电信领域融合的一个方面。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主导运营商面临的环境更加限额,但是主导运营商也在不断地探索他们怎么样进行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也看到在北美以及欧洲运营商已经开始一些传统的运营商提供所谓的“三重打包”业务,而且我们也看到这些传统的运营商绝大多数也是有移动牌照的,因此靠着移动业务,靠着一些三重打包业务他们的业绩得以维系。

面对严峻竞争形势的压力,各国的主导运营商纷纷实施战略转型。因为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也认识到面对这些饱和,面对这些电信市场业务的饱和,在新的形势下,新的技术发展的双重作用下,怎么样才能够排除他们所提供的业务低值商品化向价值链延伸的方向,提供一些增值性的业务,来使他们的发展得以继续。

现在从全球的环境来看,主导运营商的具体战略虽然不尽相同,但整体方向也有很多一致性,这些一致性的特征就包括他们都是通过多网络、多终端以及多业务的融合来进行价值链的延伸,实现由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的这种提供商来转变。从移动的替代效应上也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看到在ITO1999年世界电信报告里就曾经提出过,移动业务将在全球范围内从用户数,从收入和业务量方面将全部超过固网运营商。在中国也同样是演绎了ITO所预言的情况,在移动用户数方面我们也看到,从2000年的移动业务占35%左右的市场,到今天已经是超过50%。在话务量方面今年已经是超过50%,而且在业务收入方面现在移动通信的运营商也已经是超过了半壁江山。

从全球的电信发展局势上看,以及中国电信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作为主导运营商来讲,实施战略转型就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事情。传统电信运营商除了必须寻找好自己新的业务发展点以外,还要提供除了简单的接入以及传输服务的服务以外,来改变它的运营模式,把自己的业务方向定位为综合性的信息服务,以保持其长远的发展。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我们认为综合的信息服务,肯定会联想到提供融合的业务。我们认为融合业务是有一定的驱动力。首先驱动力来自于用户的需求。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肯定希望给他一个简单的服务,比如从以下几个方面,它可能需要一个统一的帐单,把它所有的服务,比如说固定的也好或者是移动的也好,一些宽带服务也好,如果能够给一个统一的帐单,对用户是一种便捷的服务。应该还有一个统一的客户服务的界面,让用户有一个很好的通过IT外部的界面提供一个自开通服务的界面,对用户来讲也是非常便捷。另外,用户也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够享受到他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用户也需要统一的认证,也就是说不管是在接入互联网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是用WIFI的方式还是用ADSL的方式还是用移动接入的方式,都需要一个统一认证的方式。总之,用户是希望业务有一定的连续性,是需要在任何地方都给他提供服务,而且也希望有一定的通信服务质量的保证。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我们也需要一些融合的层次。这些融合的层次首先体现在网络层次上的融合,网络层次上的融合包括核心网络融合,也就是说控制层面的融合以及接入层面,以及业务层面终端等等方面的融合,这些方面的融合给运营商带来得好处就是节省Kpis和OPIS,而且运营商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使现有的多个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可以为用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服务以及以扩展我们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价值。当然运营商在提供这些服务的时候也要考虑用户的需求,提供简单、方便、清晰的客户关系,而且在网络引进上也要适应未来整体网络引进的环境。

作为未来的全业务运营商,综合的接入方案是我们比较好的选择,综合的业务方案首先体现在终端的融合,通过家庭网关为用户提供各种接入服务,包括有线、无线以及固定的服务。终端上也会趋于一些融合,这样可以使用户不管是通过有线接入手段还是无线接入手段,最终都能够接入综合运营商或者是全业务运营商,为他们提供的各种控制层面服务,包括移动网络以及视频,以及PSTN所提供的一些服务。这些服务可以用现在的趋势来讲叫PHS,固网和移动网融合的业务,FPC是什么意思呢?固定网和PHS的融合,也是中国电信目前比较现实的一个选择。我们试图通过PHS这种固网业务的延伸来使用户不管在任何场合都可以享受到一些同帧以及一号通方面的服务。另外接入层面上,我们如果是做一些综合的室内分布系统来提供各种室内的接入,不管是现有的移动业务接入还是PHS还是未来3G还是WLAN的服务,使得全频段的室内分布系统一次完成,可以降低综合成本。

从业务网络的层次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现有我们的网络是多层次的,因此我们的业务平台也是所谓的音控式的服务,我们有互联星空的平台,也有智能网的平台、新视通的平台、PHS平台、声讯平台。这些业务平台其实在功能上有些重复,而且缺乏对CPSP的统一管理,而且也缺乏对客户服务提供的体验的统一的管理,比如缺乏对用户开通服务的一些统一的管理,缺乏对用户资源数据的统一的管理。

未来的业务网络架构上完全是可以打破垂直性的单一的业务网络的结构,而使它变成一种分层式、水平化的结构。未来的业务网络结构应该是由传统的多业务分离的垂直的业务网络,发展成为分层水平的业务和控制分离的业务网络能力,而这种业务网络能力是与承载网络无关,而且也和业务管理相分离。而且业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种业务能力系统的管理,而且它是面向多个业务的管理,以及实现对用户统一的认证、计费以及付费帐号的充值。

未来如果网络融合以后,不管是IMS还是NGN,在它上面的业务递送平台,是一个统一的架构,通过统一的架构我们可以实现对CPSP统一的接入对移动运营商,不管是移动业务还是固网业务,一个统一的业务管理,丰富的业务能力加载上来。

这里展示了我们所期望的比如说未来的业务网络结构,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可以通过统一的客户界面,终端上提供用户统一的界面。在业务管理层上,实现业务管理的统一、用户管理的统一、CPSP管理的统一以及认证计费方面的统一。在业务能力上不断加载上一些所谓的各种能力,包括现有的PHS的业务能力,未来3G的业务能力,以及NGN的业务能力,以及基于视频IPTV的业务能力,这些业务能力实际上是来源于各种各样的网络接入。对于CPSP来讲也是将来会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入。

为了创造适度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电信监管方面如果未来发展移动通信,3G的业务一定离不开2G业务。所以,2G和业务网间漫游非常重要。另外,号码携带以及移动和固网融合,以及各个运营商之间业务的互联互通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监管环境还应该突出站址共享,以及室内分布系统的共享等等,以减少重复建设。从运营体制上来讲,未来得全业务运营商由于四大运营商都基本实现了整体上市,在资本市场的约束下,保证资本的投资回报的机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因此追求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是全业务经营的一种诉求,也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要的条件。有了这些条件,全业务运营商就可以提供一些未来用户所需要的一些融合的业务,包括未来的发展趋势里重要的两个环节,一个是移动的,一个是视频业务,实现这两个环节的捆绑。把视频、通信、计算机三种业务打包,并且提供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业务。全业务运营当然还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产业链的各个方面,实际上是竞争合作和共赢的关系,在这样一个产业环境下,全业务运营商所追求的是一些所谓的高价值业务或者是增值业务发展,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作为一个全业务运营商,它在转型的基础上可以维持可持续的发展,我也希望中国的电信行业在这样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下发展得更好。 (if002)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