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1-18 10:29:39
来源:赛迪网-《通信产业报》
作者:赛迪网-《通信产业报》
在此之前,曾经有人将“宝”押在彩信业务上,因为由短信“升级版”的彩信代替短信成为下一代王者似乎顺理成章,但设想从来需要市场的实践来证明。
化“腐朽”为神奇
让一段音乐取代呆板的“嘀嘀”声,一个简单的创新就这样开辟出了一片生机无限的市场。“彩铃”的灵感出自于哪位天才的头脑,现在已不可考。但“彩铃”取得的成绩已经在2004年让运营商和新锐SP们发现,短信“接班人”之争似乎已经有了结果。
在很多人看来,彩信、WAP、移动上网等数据增值业务的门槛太高。为支持数据增值业务,既需要一次性的较高终端投入,还要持续支付不菲的通信费用、业务使用费,这让大量潜在用户望而却步。此外彩信的通用性、兼容性也远不如文字短信,不同厂家出产的手机对图片大小、格式等方面的支持存在差异,直接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分析短信可以得知,短信由于沟通的便利性,很便利的由“独乐乐”实现了群体沟通中的“众乐乐”,从而形成了一种短信文化,增强了这项业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所以,“孤芳自赏”是阻碍用户使用数据业务的“大敌”。而“彩铃”的低门槛、良好的互通性从先天上已经打败了这个“大敌”。
透视“彩铃”业务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业务模式与短信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个性化回铃音”业务是“彩信”的全称。新华信公司研究电信市场的专家认为,其中“个性化”正是彩铃最诱人之处。好玩、易用、个性十足以及带有“炫耀”色彩的彩铃业务,从一开始就受到年轻人的普遍欢迎,而且迎合了现代人崇尚自我独立、希望与众不同的特性,因而其“易受感染”的人群数量决不逊色于短信业务。
其次,彩铃所独特的传播模式是其用户数量呈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由于彩铃业务是被叫设置,主叫收听的方式,因而与被叫用户存在密切联系的人们都容易受到彩铃的“感染”。事实上,每一段彩铃业务都是活广告,运营商根本不需要作宣传,就将该业务的特性完整地展现在潜在用户面前。
第三,随着几大运营商相继投入,彩铃业务的用户群从原来局限的GSM手机用户群扩展为所有电话用户群,其基数增加了数倍之多。就拿最流行的短信业务来说,其移植到固定电话网络,也需要更换一个“家家e”终端。相反,彩铃作为一种语音增值业务,所覆盖用户群从推出起就达到了6亿,这或许就是彩铃在市场上“攻城掠地”的根本所在。
第四,彩铃的盈利模式比较简单,费用也相对低廉,因而迅速得以普及。目前,彩铃业务的月使用费均在每月5元左右,因而广受年轻人的欢迎。
最后,业内一致认为,彩铃作为一种全新的语音增值业务,不像短信、呼叫转移等业务那样对原有语音业务有替代性,它所带来的,完全是全新的收益。
创新是持久的根本
易观国际研究认为,彩铃能够使运营商的ARPU值提升5-10元。这个数字在各类通信业务ARPU值节节下降的今天十分难得。根据预测,国内会有20%的电话用户会成为彩铃用户,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人民币。而总共的设备制造、内容与服务领域将催生出数百亿的市场需求。彩铃已经成为继短信之后运营商和SP的又一个业务重点。
不过,目前彩信在迅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新华信电信分析专家认为,一些彩铃SP尚未建立完善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机制,彩铃资源不够丰富,个性化、差异化不足,SP之间重复度高。
据介绍,个性化回铃音用户群明显具有年轻化特点。目前个性化回铃音90%以上用户为16~30岁的年轻一族,因此,SP所提供的回铃音主要迎合了这个年龄段用户的需求和品味。做好业务对象的分析和消费群体的划分是SP进行市场拓展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对年轻移动用户消费群体的定位,还可以细分为学生群体,时尚青年和白领人士等具有细微差别的用户市场。
此外,另一方面,专家也指出,版权问题将会提高SP的准入门槛。彩铃业务在推广绝非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彩铃音乐的版权。
根据了解,许多想介入彩铃业务的公司苦于没有音乐的版权而在门外徘徊。中国的移动公司在选用SP时,明确表示要重点考察他们的音乐版权问题,以免招来日后的法律诉讼。有些SP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一方面与上游音乐公司如环球、百代、索尼、华纳等签约,拥有对其所属的版权歌曲的使用权,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自主开发创新,以提供更有个性的彩铃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中国移动介绍,在推出彩铃业务的时候共有6家SP参与进来,他们始终与移动新业务保持同步协作,包括新浪、空中网、TOM、滚石、龙腾阳光等。目前,有相当多的SP要求进入,而中国移动在“彩铃”业务上采取了相当谨慎的SP准入政策,这是为了避免重蹈在短信业务上的覆辙,使“彩铃”业务走得更稳健。
固网彩铃也“精彩”
固话运营商已经对彩铃做出了积极反应。由于这项业务与移动网或者固定网没有直接的关系,中国电信等固网运营商同样可以启动这一业务,这对寻求突破的固网运营商来说,也是一个十分诱人的机会。
首当其冲的是已经从移动运营商那里分了一杯“羹”的小灵通业务。非常明显,固网运营商很明智的在小灵通增值业务的发展上采取了“跟随战略”,在对移动业务进行“拷贝”的同时,成功地降低了市场开发的成本。武汉小灵通在突破100万用户的同时,正式推出了“七彩铃音”业务,以个性化增值服务充分满足广大用户需求。
同时,固定电话也不再寂寞。中国网通杭州分公司已经在固定电话上推出了“动听彩铃”业务,这项的业务主要针对企业用户市场。根据介绍,通过这项业务,企业用户可为自己的新互动电话设定特殊音效的回铃音,比如企业欢迎词、音乐、祝福、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等。
新华信电信专家表示,面对企业用户市场,固网彩铃和手机彩铃都有广阔前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委托运营商制作或上载定制的彩铃,比如企业欢迎词、祝福语等,让动听彩铃成为公司的有声名片。同时移动彩铃还可在八小时以外自动转换为个性化铃声。
有统计显示,河南移动彩铃客户总数已经超过90万户,在全国省级移动公司中居于首位。目前,在河南已显示出“随从效应”,在行政机关及电力、保险、旅游、新闻等行业遍地开花。同时,固网运营商的加入无形中将彩铃的整个市场空间扩大了一倍。(if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