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更多>>

赛迪院长张立:中国新

全球范围内,中国步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文章 > 行业与企业IT应用
行业信息化水平差距与信息化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1-02-24 16:20:11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作者: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当今时代,信息高速运转,信息技术不断升级,带来了社会、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各个行业之间的信息化水平差距也在逐步扩大,所以企业所处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对企业制定信息化策略具有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越来越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1 信息化水平差距的内涵和测算

  1.1信息化水平差距的内洒信息化指数法是由日本电信与经济研究所(RITE)研究人员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的(又称RITE模型),是用来测算信息水平的一种方法,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宏观分析一个地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可用于地区内企业间信息化水平的横向比较(此模型的结构如图1)。

  具体测算方法是,先将基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值定为100,然后分别测算某年度的同类指标值的指数,再采用一步算术平均法或分步算术平均法求得信息化指数。其中前者是直接将末级指标的指数相加之和除以项数;后者是先计算出二级指数值再求最终的信息化指数。两种算法的权重基础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但由于信息化指数只具有相对意义,所以并不影响人们运用该模型来测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纵向历史进程,以及横向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差异。

  1.2信息化水平差距的测算企业如何认识和描述所处区域的信息化水平并与之进行比较是很重要的。国内学者在国际信息化测度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我国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改进的信息化测度和评介方法。例如周荣莲等对陕西省信息化指数的测度采用了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秦玫芬在小松峙介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信息化水平测算模型,尔后又有李彦萍通过对异常数据的修正、对异常指标的修正、计算方法的改进三种方法对秦玫芬提出的信息化水平测算模型加以改进。不久前,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标已正式出台,这是全球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信息化标准,这为我国企业计算信息化水平指数提供了标准的框架。

  根据国家信息测评中心在2005年公布的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中的各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给予赋值,并提出了各个二级指标的算法(如表1所示)。

  本模型适用于企业信息化状况的客观描述,主要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企业自测时,可有助于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但是,在该模型中存在着一个问题:虽然企业可以通过上网注册在国家信息评测中心网站测出企业信息化水平,但是国家信息评测中心没有对外公布各个二级指标权重,因此,企业现在还不能靠自身直接测出企业信息化水平。而且,该模型的基本指标不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因此,对该模型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研究、完善并加以论证。

  国内学者唐志荣、湛素华在反复征求北京、天津两地20多位信息管理专家的意见,进行总结,形成了能系统地描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指标体系详细情况见图2)。

  该指标体系反映当前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和现状,可以独立用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评价和认证,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国家信息评测中心公布的模型不能对具体企业全面评价和认证的缺憾,反映了企业当前信息化发展水平。不过,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局域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决策部门的政策取向,指标体系中某些指标和指标评判标准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据这些变化对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进行调整,使该指标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另外,该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对于流通企业和金融企业等,则需对一级指标的权重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四个二级指标和标准作适当的修改,修改后即可用于流通和金融等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该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说明主要以机械工业企业的情况为主,对于其它行业(如电子、冶金、化工、轻工等)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只需要对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四个二级指标的解释和标准作适当的修改,修改后,即可用于各类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

  2建立测算企业信息化水平模型

  经过上面的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模型对于全面评价和确定企业信息化水平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但是,如果对上述两个模型进行综合,取长补短,就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点,弥补两者的缺陷。笔者经过征求西安相关领域6位专家的意见,总结出了新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模型(如图3)。

  该模型保留了2005年国家信息测评中心公布的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的基本框架,采用了模型网络性能水平和计算机联网率中各项指标权重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仍利用2005年国家信息测评中心公布的企业信息化指标计算方案。这些为计算企业与所处地区、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差距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标准。

  3企业信息化策略内涵

  系统地讲,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企业商务流程信息化,即企业业务本身的信息化,包括销售、采购及库存调度等业务流程,而目前市场上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客户管理软件的应用都属于此类;其次是企业运作管理的信息化,使整个企业成为一个完整、流畅的管理控制系统,ERP管理软件是构建这一系统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一种全新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新型商业机制正在逐步形成,电子商务将是企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商务源于早期的ET7I交易,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流行,电子商务被推到大众层面,它是商务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由信息流来带动或驱动物流与资金流的新型商务方式。实践证明,企业要真正有效地实施电子商务,必须首先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因此,ERP与电子商务的有效集成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策略之一,更是企业信息化策略以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潮流。

  另外,有的学者将信息化策略理解为企业为实现信息化所做的个别企业行为,如增加对信息化的资金投资力度、培训员工使其素质不断提高、“一把手”原则等。这些都与企业信息化策略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这样的观点也有自身的道理,因为,企业信息化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延续循环的过程,没有终点。在完成对上述两个层次选择之后,企业所采用的一些具体行为还是为信息化策略服务。所以,笔者认同这种观点。我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整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八大企业信息化策略,就是对这一说法的例证。

  总的说来,在本文中所提到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策略主要指的是对企业信息化两个层次的选择以及为实现信息化目标所采取一些相应企业行为。这也是本文进行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的原则和范畴。

  4利用信息化水平差距制定企业信息化策略

  信息化水平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而且对于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化水平测定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纵向上看,能使企业了解自身在不同历史时期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从而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策略,促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横向上看,可以使企业通过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相应地区、国家的信息化发展状况,找出差距(如图4所示)。

  企业利用这种信息化水平差距和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见证信息化策略的前瞻性。利用信息化水平与地区、国内或国际之间的差距,寻找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尽快调整自己的信息化策略,加速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是制定客观信息化策略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某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远远低于该地区的某特定行业信息化水平,而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又要求通过信息化使得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很高的层次,那么引进普通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即使企业的信息化策略和企业战略、信息战略保持了一致性,还要考虑一些制约策略执行的企业外部重要信息化环境因素以减少其风险。

  5研究结论与局限

  不过,由于笔者自身拥有的资源、条件有限,对数据的调查缺少一定的广度性和深度性,这是本文研究局限之一;另外,对于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组织结构、软件供应商、咨询商及投资力度等企业信息化环境没有更多的讨论,只建立信息化环境影响信息化策略的部分体系,这是本文研究局限之二。所以,笔者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过程中,加强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力度,对信息管理领域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