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4-10-27 09:05:16
来源:赛迪情报中心
作者:赛迪情报中心
就当前增值业务的市场来看,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企业之间没有实现差异化。大企业也好,小企业也罢,各自做的东西非常相似,差异化程度不够。
其次,增值业务市场没有形成完善的企业退出机制。有很多小的ICP、ISP固守着某一个省或某几个省的市场艰难地生存。由于他们的经营成本比较低,即使企业只有几个人,一年收入只有一二百万,也仍然坚持着不愿意退出市场,就像当初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很多小的互联网公司不愿退出这个市场一样。这是中国市场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
第三,在企业规模上出现断档现象。目前,市场上真正赢利的企业有两种,要么是像搜狐、网易这样以增值业务起家的门户网站,规模做得比较大;要么是一些相当小的企业,不太容易成长起来。而中型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结果是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四,业务增长点过于单一。眼下市场上真正做大的业务其实就是短信,目前已经达到上百亿元的市场规模,其他的业务和短信比起来都很小。很多增值业务提供商的业务中,短信往往超过全部增值业务的80%以上,而其他业务加起来只占百分之十几的水平。
第五,增值业务内容还没有走上十分健康的发展轨道。我们看看ICP、ISP的订购名单就可以发现,像财经新闻、军事评论、政治新闻这类的订户往往只有一两万,但是两性内容的订户动辄就是十几万、几十万,这就是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畸形。从短信到彩信、从WAP到IVR,业务看起来发展得都不错,但从本质上看,无论是IVR还是WAP,变来变去实质上还是一种内容,只不过是同一种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支撑。真正的娱乐类产品和老百姓需要的健康产品,市场挖掘得还不够。当然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新生事物出来的时候或多或少总有些不很健康的东西掺杂在里面。但这种局面就使政府监管处于两难局面,要么一管就死,谁都长不起来;要么一放就松,长出来很多杂草,比庄稼还旺。
形成上述隐忧的原因很多,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新业务的开发力度不够,使增值业务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推动力。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则主要在于增值业务产业链出现梗阻,妨碍了风险投资发挥作用。那么,怎样消除这些梗阻、怎样促进增值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呢?
新业务研发与“智猪博弈”
在增值业务发展过程中,新业务开发至关重要。可以说,新业务是整个增值服务市场不断发展的源泉动力。但令人遗憾的是,新业务研发不力正是当前的一个全球性问题,而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增值服务企业断档。并由此造成产业链不畅,最终制约了新业务发展。
不久前,NTT DoCoMo总裁在退休时就曾表示,NTT DoCoMo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新业务的研发问题。为什么包括像日本这样增值业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也存在新业务起不来的情况呢?因为原来和电信运营商一起从事增值业务的提供商已经赚了大钱,已经在市场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即在增值服务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垄断地位,这时候,他们不仅已经逐渐失去对新业务的研发动力,而且正成为那些小的增值业务提供商进入市场的障碍。
这其实是“智猪博弈”的例证。一个笼子里关着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笼子的一边是开关,踩一下开关,另一边的容器里就会流出猪食。踩开关的肯定是大猪,因为它来得及跑到另一边去吃;如果是小猪踩开关,大猪一定是在小猪还没有跑回来的时候就把猪食吃光了。用这个例子解释增值业务,情形是这样的:故事里的“踩开关”好比新业务研发,相当于“大猪”的有规模的增值业务提供商先踩了一脚开关——把业务发展起来了,而没有规模的“小猪”没有踩开关,就发展不了业务。后来“大猪”说由我不断地去踩开关不合理,我要站在这儿等着吃,为了让“小猪”有积极性去踩开关,它就出台了一个85比15的分成举措,就是说“小猪”踩了开关以后“大猪”只吃其中的15%,85%都是“小猪”的,这样“小猪”不就有积极性继续踩开关了吗?
但是这里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增值服务市场,“大猪”面临的不是一头“小猪”,而是一群“小猪”,任何一头“小猪”去踩,其它“小猪”都会等在那,等踩开关的“小猪”回来时,猪食早被其它不劳而获的“小猪”吃光了。二是原有的有些“小猪”已经变大了,变成了“小大猪”。新兴的企业又太小,几头“小大猪”就已经把食槽挤得满满的了,任何一个“小猪”去踩开关时,回来都没有位置——挤不进食槽,想想看,有哪个“小猪”愿意做这种牺牲呢?于是,这些“小大猪”也就变成了增值业务研发的真正障碍。
那么,怎样解决增值业务发展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呢?首先是扶持小型增值业务提供商发展,为他们开发新业务提供动力;其次是消除大型增值服务提供商在新业务研发中形成的障碍。换言之,增值业务服务领域需要有章可循。
增值业务要不断地、健康地发展就得立一条规矩:要加强监管,要告诉“小猪”们谁踩的开关,食物就归谁,谁不踩谁就没有食物吃。但是,由此又连带出新问题,即如何严格地鉴定什么是新业务——踩到开关的那一脚,我说是我踩的,你说是你踩的,或是N个脚都踩到了上面,谁说得清是哪个踩中的。于是,在对新增值业务的界定上,运营商就成为关键。NTT DoCoMo采用的办法是,新增值业务的内容确实属于原创的情况下,提供商可以独占;如果内容不是原创,而是引用别人的内容,但是第一个把业务放到了互联网上,那么可以被允许放到运营商的促销包里。NTT DoCoMo的做法很聪明,不仅分清了谁踩的开关,而且做到了让这些“小猪”按劳取酬。
营造良性互动的“三角关系”
规则有了,怎样可以让增值业务这场游戏红火兴旺起来呢?没有人否认,目前国内的电信增值业务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老百姓很多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增值业务提供商还有很多的发展机会。那么,市场开发的动力在哪里?一句话,如果说推进新业务开发是增值业务健康发展的动力;那么,正确理解并理顺增值业务产业链中各环节关系,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提供商和增值业务投资商在产业发展中应起的作用,就是新业务开发的动力。也就是说,增值业务市场需要营造运营商、提供商和投资商之间良性互动的“三角关系”。
1. 电信运营商在增值业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增值业务发展不理想与运营商有很大关系,说明运营商的引导不够。在日本和韩国,运营商都是强有力的市场营销者,他们花了很多精力培养增值服务市场,花了很多精力研究ICP、ISP的关系,使这种关系能够更加系统化,能够相应地把这个市场带动起来。中国的运营商在这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努力。欧美各国的增值业务平台是封闭、不开放的;日、韩的增值业务平台是半开放的;中国则是全开放平台,运营商除了分成就什么也不管了。事实证明,这种全开放的平台存在着弊端。真正好的平台,应该是一定程度上半开放的,这样有利于收入、利润共享,也有利于运营商增强市场指导作用,增强对ICP、ISP的互动作用。这就好比制造汽车一样,你不能让福特把所有的配件攒到一起卖给用户,任由用户自己组装。而应该首先接近用户,细分用户群,了解不同用户群的特征和需求,然后设计出不同风格的车型来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
有导向才能有市场。在电信增值业务方面,增值业务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的互动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导致研发和用户需求脱节。这一点不仅中国如此,国外亦然。运营商对用户的理解是最深的,因为大量的用户信息都在运营商那里汇总,ICP、ISP对用户的理解远远不如运营商。现在ICP、ISP对用户的分析不够,而运营商又不能够把这种用户信息传递给ICP、ISP,这就导致ICP、ISP在设计业务、开发产品的时候不具有针对性,导致ICP、ISP闭门造车,其设计的很多产品实际上是自己拍脑袋拍出来的,并不是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来的。而投资增值业务实质上投的就是研发,如果新业务研发只是拍脑门的话,那么投资就真正变成“风险”,也就肯定要出问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研发和用户需求脱节的问题呢?我们知道,在增值业务中,运营商的管理和协调十分关键,增值业务市场是否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营商做得好不好。运营商应该和增值业务提供商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不断地把市场信息反馈给增值业务提供商,不断地指导他们分析客户需求,推动他们设计、开发出真正是市场需要的产品。因此投资商除了把目光盯在增值业务的提供商身上,更要看运营商和增值业务提供商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二者没有明确的互动关系,那么给增值业务提供商投资就不大可能成功。
当然,未来增值业务投资是否繁荣也同样取决于运营商做得好不好。只有运营商和增值业务提供商处于良好的互动关系中,增值业务提供商才能有更多适应市场的设计,投资商也才会加入进来。
2. 增值业务投资商已成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与传统业务的投资不同,增值业务投资商不再像传统的风险投资商那样游离于产业链之外,而必须融入整个产业,并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结盟,才有利于产业的协调发展。
在增值服务市场,投资商和电信运营商的企业相关性越来越强。二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关注点,那就是——小型ISP/ICP的发展。对于运营商来说,发展增值业务就需要不断地有新业务来支撑,而小型ISP/ICP正好具备开发新业务的积极性和动力;对于投资商来说,投资新兴业务回报的利润空间大,风险越大回报就越多,这是风险投资的特点。目前中国市场的特点是注重保护技术而不注重保护内容,这就限制了小型ISP/ICP的发展壮大。因此,投资商必须和运营商联合起来,共同扶持、投资小型ISP/ICP,保护小型ISP/ICP的知识产权,维护小型ISP/ICP的利益,把妨碍新业务开发的“小大猪”赶出市场。
3. 投资商必须得到运营商的支持才能顺利进入增值业务市场。
在增值业务发展中存在一个灰色地带,这个灰色地带是任何新业务都存在的区域——对运营商的影响力。即使某个新业务确实做得不错,但运营商对它没兴趣,还是上不去。所以,增值业务投资商不光要投资,还要了解运营、了解业务,并不断地影响运营商去尝试新业务。换言之,增值业务投资商要主动去引导市场、改变市场,这也是风险投资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风险投资商来说,运营商不可能做直接投资目标,但运营商是投资商投资目标的保障。在增值业务市场,市场应用扩散的速度非常快,往往造成一家通吃的局面,别说第四家第五家,可能第二家都不赚钱。比如说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一年赚好几个亿,除了腾讯以外,市场份额第二名的企业都不赚钱。因此,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增值业务投资商一方面知道增值业务是一个特别好的市场,另一方面又不敢进入这个市场,只好处于观望状态。这时候需要的是,增值业务投资商、运营商和提供商共同开发市场、一起搭建业务框架。
因此,做增值业务投资,决不能孤立地从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出发,一定要抛弃纯技术的思想,把技术放在市场的大平台之下,放在增值业务变动、运营商主导的环境之下去思考,去决定投资。这正是增值业务投资商和传统风险投资者的不同之处。无疑这对增值业务投资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看到一个企业,还要看到这个企业的整个产业环境;不仅要看到企业和用户需求的关系,还要看到企业和用户间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只把这些东西看清了,再去投资,才能有成功的把握。因此,现在的增值业务投资商不仅要是财务专家,还要成为产业专家,更要懂得增值业务。
可见,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提供商和增值服务投资商三者之间应该形成互动的“三角”关系。增值业务提供商借助运营商的平台开发业务,运营商借助风险投资商判断业务发展方向,风险投资商借助增值业务提供商的业务实施投资,由此,这个重要的三角关系就稳定了。而目前这种关系是不畅畅的,由此导致了投资商对运营商缺乏了解、增值业务提供商对运营商缺乏了解,而最终的结果是很多投资只顾眼前、就事论事,造成明显的短期行为。
综上所述,增值业务未来投资的发展趋势是:投资商将会成为未来整个增值业务产业链里很重要的一环。风险投资商不再像投资传统业务时游离于产业链之外,而必须融入产业,成为产业链重要环节的同时,与其他各环节互动、配合,推动产业均衡、健康地发展。(if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