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3-06-18 17:32:21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徐玉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徐玉
1998年3月,日本《朝日新闻》报刊登题为《NTT将退出PHS网络运营》的文章,向日本乃至全世界传达了日本PHS市场触礁的信息。
一度叱咤风云的本土产物PHS,竟然在一夜之间走向没落,难免引起全球通信业的震惊。其原因何在?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手机津贴费用是PHS运营公司最主要的两项支出。由于种种原因,这两项支出让许多日本通信运营商不堪重负。
从一开始,PHS就被过分渲染成“穷人的蜂窝电话”,这一宣传引起了1995、1996年两年间蜂窝电话运营者猛烈的手机降价风潮,蜂窝电话和PHS的竞争急速升温。
由于基站覆盖面窄,PHS系统要达到蜂窝系统的覆盖面,运营者就不得不建立为数巨大的基站。整个系统的基础设施投资令所有运营公司头疼。运营公司在经费上要靠银行的支持,但是每年的银行利息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这加速了之后的产业萧条。
一直以来,运营者从设备制造商处以正常的价格购进手机,再以低价卖给用户(即对手机实行津贴),已是日本PHS产业的流行做法,PHS运营商采取这样做法虽是迫于无奈,但为之付出的代价却异常惊人。
另外,由于PHS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必须依赖于固定网而存在。因此PHS运营者每年必须向经营固定网的运营公司NTT交纳大量接入费。这一部分费用甚至占到PHS运营公司收入的52%。
向用户收取通话费是电信运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在竞争激烈的电信市场中,各家电信公司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得不纷纷降低通话费,PHS和蜂窝运营者平均每年都会将价格降一次到两次,这种“刺刀见红”的厮杀,严重影响了PHS运营商的业务收入和经营利润。
一方面是因投入引起的负债累累,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战引起的收入锐减,这成为将日本PHS产业推入末途的两股力量。
为了挽救PHS,日本运营者作出了很多努力。2000年1月1日,日本 DDI - Pocket 公司下属的9个子公司组成了一个新的公司,名为DDI-P。新公司的成立将对全国的PHS业务市场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例如对商业用户的优惠政策等问题将得到统一,有利于业务的发展。而其母公司DDI因受到并购风潮的影响,将与KDD和IDO公司合并,这一举措将促进 DDI - P 公司 PHS / PDC 业务的发展。
为使PHS得以继续发展,PHS运营商们修改了技术规范,在不断推出网上新业务、促进PHS的新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实现了交换机之间的无缝切换、宏蜂窝CS、天线增强系统、便携中继器的采用和64 kb / s 的数据通信业务的开通。
在PHS终端方面,也不断进行创新,陆续推出彩色可视终端、具有电子邮件收发功能的终端等。
除了在技术改进方面作很多努力外,PHS运营者和设备厂商也非常关注移动数据应用,以定位为基础的业务,家庭或商用无绳业务和WLL应用等,并努力在这些方面寻找出路。
从PHS投入运营开始,能传送比蜂窝移动电话系统速率高的数据业务一直是其优势所在。为了推动高速PHS数据通信业务的发展,日本于1995年7月成立了 PIA F ( P HSIn ternet 接入论坛),PIAF对PHS数据通信业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99年,PHS运营公司纷纷推出高达64 kb / s 的数据业务,使得他们在这一领域占据更大的优势。
目前与蜂窝系统业务相比,PHS最有优势的业务是与位置有关的业务。由于PHS系统的小区范围很小,网络能将呼叫者的位置精确地定位在100米的半径范围内。位置信息中心将基站代码转换成相对的经纬度,这个位置就能显示在PC机或PDA屏幕上。这种业务比较适合于类似跟踪孩子或老人位置的业务。货运位置和货运监测、维修人员派遣等也十分有用,另外移动电子商务也颇具市场潜力。
PHS运营公司已意识到自己在定位业务方面的优势,纷纷采取措施。 DDIPocket 推出位置导航业务。系统将基站ID码送到网络管理中心,然后通过一个PC卡送到服务器上,在专为无线PDA设计的web表上登录。 DDIPocket 的数据库根据基站代码确定其经纬度。用户能通过与PHS兼容的PDA接入 In ternet 内容提供商,就可获得关于火车路线和时间表、用户附近的商场、咖啡厅或餐厅等信息。 NTT Personal 和 Astel 也有类似的试验业务,但使用的技术有所不同。
NTT Personal 的定位信息业务在长野冬季奥运会上起到了保安系统的作用。东京施乐公司利用定位信息业务对其服务工程师进行调派,保证每天有5位工程师在为客户上门工作,确保了售后服务的质量。此外, NTT Personal 还推出了特别适合小孩使用的新型系列手机 Doraephone ,这种以卡通动物命名的手机具有定位功能。只要父母向呼叫中心发送确定位置的请求,就能知道使用这种手机的儿童的位置信息。
太阳落下去了,明天会照样升起。但是,日本本土PHS产业能否重返昔日辉煌,这在目前还是未知数。毕竟,日本PHS产业还要面对新时期更多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