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赵卫东:中国上市公司

2019年11月8日,2019第八届中国...更多>>

樊会文:信息消费成为

当前,全球范围的信息革命深入发展,互联网...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投资咨询 > 产业资讯
A股募投项目黑洞透视:巨额资金沉睡银行

发布时间:2013-07-01 15:48:58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钱不荒,只是用错了地方。


  这是高层对中国银行体系现状的最新判断。这一论断,似乎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股票市场。


  2012年熊途漫漫,拟上市公司的泱泱大军在A股门前集体受阻,业内将此场面形容为“IPO堰塞湖”,专家则将此矛盾概括为“涸泽而渔”——在增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A股存量资金已难以应对800多家拟上市公司的天量融资需求。


  为疏通堰塞湖,半年以来,几轮新政多管齐下,监管层一方面力推财务自查,以淘汰不合格企业;另一方面严查投行队伍,对业绩变脸王的幕后推手严惩不贷。


  综合来看,不外乎是力图将股票发行市场重新推入可持续运行的轨道。


  在上一轮IPO盛宴中,884家上市公司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合计发行股票约1081亿股,借此获得超过1万亿元的货币资金,中介市场从中分得超500亿元的发行费用。


  新一轮IPO即将启动,股市再次面临资金抽血。需要发问的是,即将由A股抽出的宝贵资金能否真正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用?


  一个冷冰冰的事实让人难以释怀:记者统计了2010年以来上市公司发布的募投公告发现,部分公司上市后对募投项目拖延、减配甚至取消之风盛起,数百个募投项目如烟花般短暂“绽放”在了招股书中。


  三年半以来,沪深两市累计有626家公司变更了首发募集资金的投向,121家上市公司取消了首发上市的募投项目,直接取消的项目涉及募投资金大约58亿元。至于拖延募投实施进程,以至动辄数亿元的资金长期“沉睡”在银行的案例,更不可胜数。


  越来越多的发行人借助中介的“专业”力量,不断美化募投项目、做高募投预算,以进一步推高融资规模。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下的局面——当数百家企业在IPO门外叫喊“资金饥渴”之时,那些几经闯关刚刚募集到资金的已上市公司,并没有将钱完全用在“刀刃儿”上,甚至正在为如何花钱而苦恼。


  这是A股资源错配的危险信号。烂尾募投好似不断吸金的黑洞,降低了市场资源配置有效性。


  进入7月,面对即将重启的新股发行,市场期待监管层不仅仅重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到位,同时更应强调审慎规划募投,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对那些影响募投进程的风险给予充分揭示。


  在千余家涉及募投变更的上市公司中遴选出万安科技、三川股份、二六三以及朗科科技的样本,四家公司募投几乎全线烂尾,堪称上一轮IPO的烂尾经典。一个有趣的“巧合”是,国信证券执笔了其中3家企业的募投方案。


  万安科技


  IPO巨款银行“安家”


  万安科技食言了。令市场大跌眼镜的不仅仅是这家公司上市起即掉头下挫的业绩,还包括至今颗粒无收的数亿元募投,产能扩张的预期毫无下文。


  建设到期日在即,万安科技终于对四大募投项目的命运给出了正面答复——继计划投资1.49亿元、并承诺在今年7月底投产的“年产200万只液压盘式制动器技改项目”取消后,另外两大募投“年产200万只气制动系统部件技改项目”和“年产20万只气压盘式制动器技改项目”的期限也被顺延了一年,投产时间从本月底顺延到2014年7月底。


  超过3.6亿元的募集资金实际在2011年6月7日已经全部到账,这意味着,当年宣告一年半即可完工、第二年即有产出的两大募投至少将用3年时间才能兑现。


  被同时推迟到明年7月底的还包括原计划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的“汽车制动系统研发技术平台的建设项目”。至此,万安科技四大募投无一履行首发上市的投资约定。


  对此,华龙证券分析师牛阳认为:“募投项目取消或延期会对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阻力,导致公司投资回收期延长,公司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当初的盈利承诺。”


  在2011年的发审过程中,万安科技曾高调预计,除研发平台外,另外三项募投达产后将产生总计8996万元的净利润,这对于上市前一年(2010年)净利润为8375万元的万安科技而言,盈利能力无异于两年后“翻一番”。


  当时,万安科技及保荐人国信证券对募投的市场前景一致认为,在2020年之前,我国乘用车市场都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就液盘项目而言,即便其新增产能在2013年完全释放,占国内需求总量的比例也仅有6.47%,市场空间仍然很大。


  然而,等到应该兑现产能承诺之际,公司和保荐人却统一口径声称:“2011年国内汽车产销增长速度大幅下降,2012年行业增速出现明显回落。现有液压盘式制动器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市场销售需求,如果继续投入资金扩大液盘项目的生产规模,会造成该项目的产能过剩、资金浪费。”


  建设液盘项目的效果就这样180度大转弯,从“市场空间很大”变为“产能过剩、资金浪费”,并最终罢手。令人不解的是,既然万安科技也注意到汽车行业从2011年开始就走上了下坡路,而那正是公司备战IPO的紧要关头,为何连同保荐人一同继续鼓吹液盘项目的产销前景呢?


  记者注意到,公司上市之前,已经使用自有资金投资液盘项目超过5965万元,后以募投资金对这部分投资进行了置换。但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上市当年对该项目的投资额仅保持在5965万元水平,并未跟进投资;而2012年年报则显示,公司去年对该项目仅投入165.6万元。换言之,这一被号称将带来4191万元年净利润的项目,从公司上市一刻起,就已经变相停工了,烂尾速度堪称惊人。


  一位供职于第一创业证券的研究员告诉记者:“很多上市公司立项时就存在考虑不周的问题,基本是以圈钱为上,上市之后才发现项目有硬伤或者市场情况发生很大变化。而在审批的时候,监管层对于环保、高科技等行业,把关相对较松。但实际上,很多项目并不赚钱。”


  对于万安科技而言,且不说明年到期的另外三大项目能否兑现满意的投资收益,目前为建设液盘项目而融得的1.2亿元资金正处于低效使用状态。根据安排,剩余的6000多万元液盘项目建设资金将永久补充流动性。


  实际上,募集资金到位后便就此在银行内部打转的,远不止这6000万元。记者调查发现,2011年上市至今,公司已先后6次“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资金”,甚至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今年5月18日,公司刚刚宣布用不超过5000万元限制募集资金投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三川股份


  誓作第一的行业老大


  相比汽车制动领域的万安科技,A股“水表第一股”三川股份曾获更多青睐。2010年上市时,以摊薄市盈率46.67倍高调进场的三川股份,其首发募集资金6.37亿元之中,4亿元以上都系超募。这同时意味着,募投项目全线拖延的三川股份造成了更大程度上的资金浪费。


  近日,对募投拖延迟迟不发声的三川股份也声称,年产200万台智能水表项目、年产15万台工业水表项目以及不锈钢水表项目,被统一推迟到2013年12月31日完工;而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则双双推迟到2014年6月30日投入使用。


  上述5个项目涉及募集资金规模接近1.9亿元。但截至2012年年底,上市三年以来,公司对以上工程累计投入资金额刚满7150万元,不足投资计划的40%。


  2010年上市时,三川股份曾对接下来三年的发展进程做出过详细规划,——上市当年,公司不仅要完成技术中心的建设,且将单点联系的营销系统改造成全国销售网络;上市第二年即2011年结束,智能型水表生产线将顺利投产;而至2012年年底,工业水表要达到产能充分利用的目标,公司还要依托技术中心的创新平台,完成省内技术认定,为申报和升级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造条件,实现在水表行业内盈利能力第一的目标。


  如今三年期满,三川股份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上市第二年,募投毫无进展,但位于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岗一带的三川股份水工产业园项目却奠基开工,三川股份是当地第一也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公司高管层的李建林家族也一直被誉为鹰潭地区的首富。


  产业园开工后,鹰潭市很快被批准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该经济区计划打造的5大产业集群之一,绿色水工行业被提升到当地经济发展的新高度。而所谓绿色水工产业的背后,实际上就是三川股份这家公司。2012年年初,三川股份已开始接手极具政府色彩的鹰潭地区供水公司的股权。发展到今年,鹰潭已经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区政府正在组织申报水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相关申报材料已经保送科技部火炬中心。


  头顶“水工第一股”头衔入市的三川股份借助地方优势发展得格外顺利。而仔细回望来路,种种努力中,这家公司唯独遗落下对募投的关注——计划2010年建设完成的技术中心项目,截至2012年年底投资进度仅为20%,智能水表和工业水表项目也双双被推迟至明年完结,大量募集资金三年来持续“沉睡”在银行账面。


  至于水工产业园区,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该项目也面临延迟的窘境,由最初计划2012年上半年完工,拖延到2013年年底投产。


  如此看去,三川股份的发展似乎丝毫不需要借助募投的力量。即便没有技术中心的帮衬,规划中的国家级的技术头衔也极有可能花落三川。更为有趣的是,公司上市时提出的到2012年实现行业内盈利第一的目标,实际上也相当苍白,因为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从1998年开始就始终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份额。


  不仅如此,记者还发现,唯一按期达产的募投项目——预计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年产300万台水表的合资项目,实际上只使用了1080万元,仅为预算额度的54%,接近1000亿元募投资金被荒废搁置,而且项目年收益也远低于预期。


  一位在北京从事IPO业务的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 一般募投项目都会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会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去测评具体的预算,从而得知完成项目所需的融资金额。“但如果想多募集一些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通常就多评估出一些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三川股份的募投烂尾问题已经引起监管者关注。今年4月份,江西证监局对公司进行通报批评,认为“三川股份募集资金使用进度缓慢,募投项目迟迟未产生效益。” 


  记者就募投拖延、减配一事联系上市公司时,证券事务代表没有给予正面答复,公司董秘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二六三


  逆生长的募投年华


  不同于三川股份,二六三上市之前即面临募投减配的考验。


  2008年第一次申请上市时,二六三曾被发审委拒之门外。为力保二次闯关成功,在2010年版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司主动对募投项目进行了减配处理。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建设成本逐年递增的情况下,二六三对同一项目的投资预算却在两年后大幅调低——2008年预计投资1.47亿元的95050多方通话业务,到2010年时仅计划募集3000万元;电子邮件业务预算也由2008年的1.47亿元缩水至1.22亿元,虚拟呼叫中心项目则从4625万元缩水至3500万元。


  尽管投资缩水,但公司对上述项目的利润前景仍给予十分诱人的承诺。其中,95050项目预计五年内实现净利润3029万元,电子邮件业务预计五年内实现净利润1.66亿元,而虚拟呼叫中心则预计五年内实现净利润3459万元,仅这三个项目即可在五年之内为二六三带来大约2.3亿元的净利润。


  在募投前景的刺激下,二六三最终以摊薄后50倍的首发市盈率高价登陆中小板,一次性募集资金7.8亿元,其中4.9亿元以上为超募资金。


  然而事实证明,募投的变更之旅在上市后愈演愈烈。2012年,用于虚拟呼叫中心建设的募集资金3500万元被全部用于收购上海翰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而募投规划中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也被调整为呼叫中心及研发生产用房的建设工程,并将原本7000万元的预算大比例缩减到2562万元。


  到今年4月,从1.11亿元投资额降低为3029万元的95050多方通话业务,直接被公司叫停。记者则发现,即便公司不明言取消,该项目自上市后也形同虚设,截至去年年底建设投入到期时,95050项目累计仅投入160.05万元,投资进度为5.33%,大约2839.95万元资金被迫结余。


  “如果按照2008年第一次申报的预算进行资金募集,那么二六三所荒废的现金将超过1.5亿元。”该投行人士猜测,主动减配后的募投方案或许仍然有“水分”。


  不过,被上市公司荒置的现金,却为银行带去了福音。二六三不久前发布公告,称计划利用部分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原则上购买规模不超过2.5亿元,这已经接近公司上市之时全部募投项目的预算总和。


  朗科股份


  技术巨人的包租生涯


  上述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地将募投烂尾归咎于市场环境的恶化,与它们相比,位于深圳的朗科股份则另有隐情。


  四家公司中,最快实现上市的朗科科技早在2010年1月就登陆了创业板,业内一度对其报以极高期待,发行市场的超额认购倍数达到70.56,首发摊薄市盈率达到76.47。


  根据当时的规划,朗科科技将募集资金中的2.3亿元,分别用于“闪存应用及移动存储技术研究平台扩建项目”、“闪存应用及移动存储产品开发平台扩建项目”、“营销网络扩展及品牌运营项目”以及“专利申请、维护、运营项目”。


  然而发展到去年年底,前三大项目却被全部叫停,对于最后一项专利项目,公司则将建设周期一次性延长了三年至2015年12月1日,且三年申请专利的数量由990件调整为345件,并相应减少了专利的申请和维护费用。


  募投全线烂尾后,到2012 年12 月31 日,朗科科技的募集资金余额仍达到3.38亿元。被叫停的三个项目的投资进度分别仅达到14.93%、26.5%以及17.93%,累计投入资金3263.03万元。


  对于终止募投的决定,公司给出了“市场前景不乐观”的解释。但对于此,决策层的意见似乎并不统一。


  记者发现,在2012年12月18日的公司董事会上,就是否取消募投项目一事,公司创始人之一,也是原法定代表人、第一大股东邓国顺连同多位董事投下了反对票,认为终止部分募投项目可能会导致公司不再将募集资金投入和主营业务相关的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当中去,这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不得不提的是,这位投出反对票的公司灵魂人物邓国顺,在朗科科技上市半年后,就提出了辞职,将手中帅印交与朗科科技的“二号人物”——公司创始人之一成晓华。


  然而接过帅印的成晓华,发展思路与前任极其相左,其中最具代表的举动,即是全然不顾招股书对募投前景的溢美描述,对邓国顺在任时设计的投资项目给予全盘否定,数亿元的募投资金成为公司内斗的牺牲品。


  截至目前,朗科科技上市以来,邓国顺、钟刚强、王荣等人对高管层的议案已经17次联合投出反对或弃权票。


  且不论谁对市场前景判断更准确,但就公司发展现状而言,邓国顺的担忧不无道理。上市三年来,大约有2776万元募集资金被用来分摊朗科大厦的先期投入,公司最初曾计划将这一大厦作为几大募投项目的实施地。但成晓华接手次年,却直接将朗科大厦另作他用——大厦的2至15层被出租给了腾讯公司,租期5年。朗科科技仅保留了大厦1层以及16到19层。


  年报显示,2012年公司租金收入为2028.4万元,而同年公司整体净利润仅为1581万元。昔日打着科技先锋旗号入市的朗科科技,在募投逐一烂尾且主营无后续良策之际,只能依靠物业租售勉强为生。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