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更多>>

赛迪院长张立:中国新

全球范围内,中国步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市场情报 > 免费报告
CMIC:浅析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6-10-31 16:33:50

来源:赛迪顾问

作者:黄喜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摘要】2015年5月,国家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本文分析了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以及国外制造强国崛起的关键因素,指出《中国制造2025》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建设制造强国梦的重大战略选择。文章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创新驱动
 
I see"Made in China 2025"Plan
 
HUANG Xi
 
(CCID Consulting Co.,Ltd,Beijing 100846,China)
 
Abstract:The State Council issued“Made in China 2025”plan on May 19,the country’s first ten-year action plan focusing on promoting manufacturing.After thes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given in the implement background of“Made in China 2025”plan,its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e also analyzed.Them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key factors of those manufacturing powers rising,and points out that the plan is a Major strategic choice to more proactively deal with a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o raise the country's manufacturing power.The artic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eply understand and carry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Keywords:"Made in China 2025"plan;manufacturing power;Scientific Revolution;industrial revolution;Innovation-driven.
 
    经过建国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建立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具备扎实制造业基础,也迎来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历史证明,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会深刻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的重大调整。抓住当前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借鉴制造强国的成功经验,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世界制造业强国、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与形势分析
 
    1.1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1具备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条件
 
    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拥有全球最为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一批批重大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如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大型飞机、生物医药、载人深潜和深海设备等。来自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在我国22个工业产品大类中,有7大类产量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包括220种工业品产量也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为1.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8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20%。2015年,我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当前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为制造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建设制造强国打下扎实的基础和条件。
 
    1.1.2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制造业还有处于工业化阶段,大多数停留在2.0至3.0之间,总体上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是大而不强,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比如目前我国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二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我国还少有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跨国集团和品牌企业,而且质量事件也时有发生。三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产业布局上,各地还存在同质化竞争;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的产品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如2014年在中国销售的5.6万台机器人中,瑞士ABB集团、德国库卡公司等海外供应商占比70%以上,中国本土制造仅为1.6万台。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尚需完善,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五是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绿色和环保还很不理想。其它问题还有产能过剩、产能落后等等。
 
    1.2我国制造业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1.2.1发展机遇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壮大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带来难得的机遇。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每次金融危机都催生科技变革,带来相应的产业革命,促进世界制造格局的调整。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善于把握产业变革机遇的国家纷纷建设为时代的制造强国。英国抓住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发展为18世纪的工业强国;德国抓住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电气技术革命带来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从19世纪70年代发展为制造强国;美国善于抓住每次发展机遇,特别是自动化带来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从而在20世纪40年成为世界强国,并引领世界潮流至今。而距我们最近的亚洲国家日本在二战后在大量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抓住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发展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制造强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传统产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催生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改变,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并改变着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格局。抓住这次发展机遇,有利于把我国制造业由大做强,塑造制造强国。
 
    1.2.2面临挑战
 
    世界各国纷纷抓住新时期产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强化制造业创新,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对我国带来巨大竞争压力。发达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重大举措。如美国,从2009年开始陆续出台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和制造模式提升改变,且变革模式是个性化的。从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到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英国制造2050》、法国的《新工业法国》II,再到亚洲日本的《2014制造业白皮书》等等,围绕建立制造竞争优势,加快在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进行战略部署,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优势,占据高端制造领域全球价值链的有利位置。几乎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除此之外,目前我国还面临部门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带来的竞争压力,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一些亚洲国家,其中越南、印度尼西亚的劳动力成本分别比中国低15%-30%、40%,孟加拉国也只是中国的20%。这无疑也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挑战。
 
    2.制造强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分析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实现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追赶甚至超越,建立了制造强国的霸主地位。分析这些国家的制造强国崛起之路的关键因素,具有如下特点。
 
    2.1创新驱动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基本路径
 
    从国际经验看,制造强国的崛起并保持持久的地位,主要是靠实施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制造业竞争力。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当时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涌现出以瓦特等发明家和创业者,产生和商业化了一批发明如蒸汽机、电报机、机动轮船、铁路机车等。德国之所以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中崛起,也在于创新,1864—1869年,世界生理学100项重大发现中,德国占89项,电动机、大功率直流发电机、汽车、内燃机等均诞生于德国。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世界超级大国,关键因素正是其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引领着全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2011年美国研究开发(R&D)支出总量、知识产权贸易费用分别占全球的30%、50%。2012年世界前1%引用论文中,美国占46.4%,全球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值,美国达到32%。
 
    2.2制造强国的自主创新是循序渐进过程
 
    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制造强国必经的过程和捷径。以德国制造、日本制造和美国制造为例。德国的创新之路是“跟随式”的,享誉全球的“德国制造”,当初也是从仿制开始的,甚至是劣质仿冒产品代名词,但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二战后日本也是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应用研究和产品与工艺的开发上。美国的很多科技创新也是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起步的,以实用性创新为主。在美国建国后的头100多年,主要是把欧洲的先进技术发明拿到美国实现商业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性重大技术研发,实现了向原始创新转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才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性重大技术研发,实现了向原始创新转变。
 
    2.3抓住机遇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历史上每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会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带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为新兴大国产业转型与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些新兴大国都能够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发展新兴产业。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展了蒸汽机、纺织、煤炭、冶金、修造船、铁路火车等。德国在电气革命发展了机床、汽车、照相机、电气和电子工程设备。美国建国以来也抓住产业变革先后发展了时代新兴产业,从蒸汽船、轧棉机、安全电梯、电报、跨州铁路,到后来的电灯、电话、电视机、空调、汽车、飞机、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和基因工程药物。除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兴大国也借助时代科学技术,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
 
    2.4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创新驱动之路
 
    从历史上看,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大国崛起都是结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采取了恰当的创新模式。这些国家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模式大致可以归并为两种类型,技术领跑型模式和技术追赶型模式,前者已经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具有全面领先优势,未来着眼于不断构建和始终保持在这种优势,如美国;后者主要依靠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国家战略着重于以倾斜式产业结构政策和财政投融资政策支持重点产业升级换代,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迅速实现突破重大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如日本在上世纪中期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做法。
 
    2.5重视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和文化建设
 
    制造强国崛起的关键,还包括国家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文化培育、人才体系、财税金融等方面提供的支持和保障。如德国在二战后分阶段分别针对其制造业发展和科技创新进行了的顶层设计。在财税、金融、政府采购方面加强对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基础研究的案例,如美国资助前沿性、原创性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技术应用研究。
 
    3.《中国制造2025》指明制造强国之路
 
    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立足制造业发展基础和实际需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和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的重大调整、借鉴制造强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和基本规律,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战略规划。
 
    3.1以创新驱动为主线
 
    从分析新环境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到战略方针和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再到战略支撑与保障,创新驱动是贯穿《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和核心。基本方针的第一条是创新驱动,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在“战略任务和重点”九项任务的第一项任务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包括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五大工程的第一个工程是要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其它还有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构建国家计量科技创新体系。
 
    3.2客观分析形势环境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重点在于分析和解决制造业自身瓶颈、关键共性问题,推动制造业自主创新、全面创新。《中国制造2025》不仅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发展阶段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还分析我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的新需求、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发生重大调整带来的新挑战,目的在于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建设制造强国。
 
    3.3走循序渐进的道路
 
    《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是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循序渐进的“三步走”战略。从现在到2020年这个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强调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到2025年,要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到2035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优势行业创新能力引领全球,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而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这也是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竞争力从局部到整体的逐步提升过程。
 
    3.4新兴产业引领转型
 
    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新兴产业的培育和运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以新兴产业和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在重点突破领域,将当前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产业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大战略重点,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战略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稳步化解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通过产业示范试点、产业目录等引导制造业优化布局。
 
    3.5构建支撑保障体系
 
    激励创新的制度和文化是创新能够持久、制造强国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中国制造2025》从体制机制、市场环境、财税金融、人才培养、企业培育、扩大开放等方面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激励创新的制度,培育创新文化和中国特色制造文化,营造良好环境,构建建设制造强国的支撑保障体系,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参考文献
 
[1]Future of manufacturing:a new era of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the UK[EB/OL].http:‖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future-of-manufacturing
 
[2]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7):2273-2284
 
[3]刘静.罗文:创新主线贯穿“中国制造2025“[J].中国中小企业,2015(6):28
 
[4]陈强著.创新驱动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