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彭健:我国通信网络实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通信网络稳步发展,保障...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产业研讨 > 产业资讯
2017年GDP增长6.9% 外需改善引领经济超预期运行

发布时间:2018-01-22 13:12:5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实现2011年以来的首次回升。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从数据上看,四大宏观指标均稳中向好:2017年GDP实际增长6.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12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6%,这些数据均好于预期。可以说,中国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多位专家认为,外需回暖是2017年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世界经济出现明显复苏,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可以说外部需求改善是最大贡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2017年,供给侧改革红利已在生产效率显著提振、消费升级继续发力、结构调整渐入佳境、创新驱动步伐提速等四个层面崭露头角。尤其是全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7.0%和8.6%,增速较上年提高2.8和4.2个百分点;与之相反,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滑1.8%,反映出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动力渐强,产能去旧育新进程加快。



  此前已有多家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在2018年将保持平稳,GDP增速保持在6.7%左右。对此,徐洪才表示,2018年经济将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消费方面,虽然汽车消费方面会略有回落,但总体会保持相对稳定。投资方面,在PPP强监管和国有企业杠杆率继续下降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可能有所放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受去产能、环保意识增强的影响,2018年投资需求或将进一步下滑,但投资结构优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继续领跑固定资产投资,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速进一步下降。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在技术改进的推动下,应该不会出现进一步的大幅下滑。“在结构转换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放缓是正常的,无需过度解读。”苏剑说。



  政策取向方面,程实表示,2018年的宏观政策将进一步引导增长重心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总量增速转向民生福利,着力培育中国经济的长期反弹空间。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将长期延续,保持“短期不松、长期不紧”的特征。央行有望采取“上调市场利率+定向降准”的政策搭配,一方面跟随自然利率的上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渐次有序上行,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定向降准政策,持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进而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合力,加大对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



  徐洪才表示,财政资金要进一步优化结构,供给侧改革补短板要将资金更多投向新兴产业。货币资金继续保持稳健中性,坚持“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充分重视和应对由于美联储加息等带来的外部冲击风险,特别是资金回流风险。还要关注内部影子银行领域的潜在风险、企业发债信用风险、地方债风险,以及P2P领域现金贷等死灰复燃。



  值得一提的是,宁吉喆指出,从需求结构看,我国已经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个百分点,消费和投资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大变革。



  对此,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王志刚研究员认为,2018年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投资与消费继续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双动力。



  徐洪才认为,展望2018年,消费是基础,投资是关键。特别是调动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应继续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方面,苏剑建议,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及资金成本,考虑多次定向降准,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范围。



  宁吉喆也指出,中央明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2018年发展的根本要求。今年各地区各部门还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的同时,要加大“破、立、降”,破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