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2-29 13:20:39
来源:CMIC
作者:CMIC
【CMIC讯】2012中国IT市场年会2月28日在北京举行,年会、邀请行业主管领导、区域城市代表、业界专家、投资机构、企业领袖及行业用户等各方人士齐聚一堂,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发展转型升级”为主题,共同探讨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峻博士发表了题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 助推发展转型升级”的演讲,以下是现场实录:
尊敬的苏副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大家上午好。按照惯例,我将代表赛迪顾问,对过去一年时间里面,我们在产业、市场、技术、应用、商业模式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做一个概要。
今天,我的汇报主体和我们今天大会主题一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发展转型升级。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当前的经济正在面向转型机遇和挑战。我们增长的发展必将贯穿2012年,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发展时期得到体现。作为IT产业一分子,我们应该持续关注信息产业,更应该专注信息产业如何跟传统产业如何渗透?在转型升级当中发挥好机制性,先导性,带头性作用。
重点将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代表性,给大家做产业链的分析,和一些深度产业数据,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最后,是发表四个建议。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开局一年,全年GDP总量超过47万亿人民币。我们知道2012年是中国“十二五”承前启后,同时也是业界广泛关注。所以在2012年我们面临非常多的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包括我们要加快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包括不断的优化我们的产业结构,包括大幅度改善我们的民生服务。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预计到有非常多发展重要措施,将会延续,包括扩大内需的消费。
加大对重点行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资。我们也面临非常大的节能减排压力,2012年我们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11年下降5到12%。要有利的控制两个高耗能的产业,要促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和企业试点。
当然,在传统环境优化,也包括产业的转移和集聚。我们知道国务院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在2012年正式下发,对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占到GDP到不低于8%。他们独特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导致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做,所能够起到的巨大影响。
新一代信息技术内涵,把产业内涵做一个诠释。产业可以做几个分类,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核心技术,第二个层面是新一代信息网络,第三个层面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左边大家可以看到,高性能电子,实际是我们核心技术产业层,在右边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和三网融合,实际是信息网络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当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产业政策,包括产业扶持重大行业。创新是重大产业创新,以市场竞争和产业创新为主的企业,应用在起到重大意义市场,他们是把之前创新技术突破市场,然后引领性的推广,进行加大产业化。
最终满足我们市场,满足我们市场需求不断发展。智能化、网络化、泛在化和服务化支柱产业,同时支持我们有利把握整个市场技术标准,这样一个产业制高点。
接下来跟各位领导和嘉宾一起分享,赛迪顾问在一些重要战略重要指南研究成果。提到云计算、物联网给大家展开汇报一下。首先看一看中国云计算产业生态系统,是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调查研究元计算,产业生态链核心环节,形成这样一张产业链全景图。分成几个基层,基础设施层,平台与软件层,运行支撑层,还有应用服务层。运行维护和培训等等这样一系列服务,总结起来形成运行支撑层。
今天我们研究主要聚焦在我们国内产业发展前提,我们在研究国内产业发展过程当中,调查研究过程当中,深刻感受到我们民族企业,在平台软件企业。我们知道云操作系统,云平台是产业核心,他具有制定游戏规则,并且能够有效分配产业链,很重要的产业链影响力。在这个领域里,我们看到确实有比较大的差距,具体的做法我们有很多本土的厂商,并且有效的基础设施,还有应用服务层两个层面。
中国云计算产业在2011年总体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1640亿人民币,在其中我们看到云计算产业,基础设施层占了接近40.6%,应用服务层17%,这个产业毫无疑问对于最多云计算服务市场产生非常重大影响。赛迪顾问发布关于云计算市场报告,2011年云计算市场总体规模达到288亿人民币,有73%和IOS直接相关。
看看云计算产业区域分布,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云计算产业已经分布到除了少数几个省区以外,绝大多数区域。这个越来越云计算产业正在逐步向低运营成本,比如内蒙古、新疆去转移。赛迪顾问调查研究国内现有云计算应用试点城市,当中所推出所有首批得到国家云计算转向资金支持应用示范,我们非常清晰发现了中国云计算示范驱动模式已经从传统政策逐步过渡到应用驱动并重这样一个模式。
所以越来越多省区,城市,加上发展云计算大城市,地方政府发展云计算当中状态,抛弃人云亦云。我们总体分析,中国云计算应用市场,有9大应用市场为我们产业决策和我们产业从业人员提供决策。
我们可以看到电信,私有云逐步像公有云还有混合云投资模式,除了9个重点领域,包括电子商务,中小企业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物联网产业,物联网产业实际我们也细化到一些代表性的企业,我们把整个物联网的产业链划分成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还有应用层。我们非常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国内物联网企业,有相当一批具有非常强核心竞争力研发团队。我们在每一个层面,我们前面提到每一个层面,实际都发现了我们的本土厂商都迫切需要。比如在传输层,协调服务网络技术,包括平台层包括应用层,技术数据和海量数据管理和挖掘,这些核心数据都可以带给我们跟进研发,这样我们才能够感到研究出云计算解决方案。
产业规模巨大,增长水平好,包括综合效率高,带动强的产业集群。看一个数据,中国物联网的产业,在2011年总体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2600亿人民币,在其中仅仅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占到整个产业93%的份额,在感知层和传输层竞争非常激烈。在未来,随着行业互联网应用深入推动,我们预计互联网产业在未来将会达到30%。
左边物联网区域图上看到,中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形成了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包括中西部区域集聚发展,总体产业链。重点要谈到是我们物联网产业在长三角发展,对于我国区域有示范和鉴定意义。长三角作为物联网发展,注意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并且产业的创新和产业应用示范发展极好。长三角在四大规模当中是居于首位。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将会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主体。
我们梳理出8个行业,很多行业和再多基本感受是一样,我们认为物联网在这些领域有很好的应用,物联网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是工业,当然是由于传统的工业互联网相关。但是确实整个工业价值链已经和整个物联网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包括前面提到前期物料配送,到生产过程的控制,到生产过程控制,到生产线产品质量,一直到销售,这些物流的追控。我们看到整个工业实际是物联网最大,中国现在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也坚信有庞大应用物联网应用,必将给中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保驾护航。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我们把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划分成移动硬件层,平台软件层,还有应用服务层,这样一个层次里面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移动硬件现在占据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接近50%,当然是和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也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电价格制造地位紧密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个,虽然按照移动硬件、平台软件还有应用服务层,整个产业分类正在处于另外一种分类标准,无论硬件和平台应用,正在越来越多形成三大应用。
当然我们传统厂商,非常清晰了解很多这些厂商之间的存在的差异。移动操作系统实际上是用户进入一个互联网入口,同时他也是移动应用开发的直接成本。他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影响带来非常大的。所以我们看到国内也有相当多互联网企业,包括我们看到台湾的硬件,包括硬件终端的厂商,希望能够创造一个适合我们本土企业发展的生态。
同样,分享一组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2011年总体产业规模,超过5500亿。云计算、物联网时代都要来临,我们移动硬件所占比例比较高,非常欣喜整个应用在2012年增长速度是超过180%。随着未来市场终端生产速度,产业的增长速度会突出,整个应用在互联网行业当中比重会越来越大,整个互联网产业规模也会渗透到40%。移动互联网正在呈现传统,IT产业及产业软化的趋势,应用服务所占比例。
在移动互联网的区域分布图当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最好的珠三角地方,实际我们也比较集中在深圳,凭借强大的智能终端制造,不仅有有强大的智能终端,也包括芯片的设计,包括加工和整机。以及在本土企业,尤其对移动互联网的企业,在产业生态链影响和带动作用下,实现快速发展,所以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网络珠三角发展互联网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看到移动互联网一些应用,他和我们前面提到云计算和物联网面向行业这样一些特点,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面向微博、团购以及位置服务,游戏,他们占据了整个行业比较大的比例。
同时,我们政府发展产业策略,还有云计算、物联网产业不应该过渡关注,应该把资源关注扶持本土企业成长发展。通过前面新一代信息技术非常有代表性的领域的分析,相信在座业界同仁和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包括刚才提到产业中发生深刻的变化,产业的融合,这样一个大势势不可当。我们很难去非常明确这一类应用到底是云计算应用,还是互联网应用,产业整合背后的驱动是我们个人用户需求多样,我们的服务所需要的泛在化这样一系列用户需求所决定。在这样一个产业具备,应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对于产业发展裁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这里对于我们发展产业,对于我们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也提出了一些建议。针对我们地方政府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做好哪些设计?必须发展产业规划,对接国家产业布局,和国家应用示范的项目,创新融资机制,加强培育,区域性的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针对我们行业企业,我们也有4个条件,加强技术研发,主导市场标准,掌控产业链制高点,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占领市场发展机遇,深入研究政策导向和应用示范推进重点,承接国家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构建并融入到产业生态系统中,利用各类市场要素带动企业给同时发展。赛迪顾问作为中国电子信息化发展研究院,我们2011年在国家指导下,在各地方支持下,我们推出首本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及应用指南。我们知道继续在管理层,在融资并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兴领域展开研究,为我们业界服务。
我们推出200多本市场研究报告当中,大力集中在信息产业,我们也非常期待在会后能够和我们产业界同仁深入探讨,如何更好为我们行业主办政府,我们地方政府提供关于转型提升的咨询服务,还有产业生态环境这个大背景下来合作。
今天报告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Barb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