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政策与设计
CMIC: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制度环境

发布时间:2017-06-26 15:34:29

来源:赛迪-中国电子报

作者:潘文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当前,人工智能因被赋予转型升级的使命而备受追捧,在我国已经是遍地开花。出于对战略性和新兴两大基本属性的考虑,政府必然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有所作为,这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人工智能”首次写入2017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明确的信号预示着在今后几年里,人工智能将受到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制度环境还不完善,还需要在市场竞争、法律规范、风险投资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我国人工智能良性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发达国家普遍注重包容创新的制度营造。发达国家在推进新兴业态过程中,合理确定创新性和规范性的边界。尽管在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有不同的侧重点,虽然发达国家都一贯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但应该注意到,在推进人工智能过程中,这些国家注重发挥政府作用,希望通过加强政府的规划、投资和引导产业市场,化解人工智能在发展初期时面临的瓶颈。
 
  其次,发展初期消除瓶颈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做好全局战略规划,避免人工智能无序竞争、盲目发展;加强引导性资金投入,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各方面资金;加大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克服公共品供给难题;制定有效的激励约束政策,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期支持;根据需要调整政府组织架构,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合理的制度安排能为人工智能创新体系中的各个行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提供激励与保护功能,从而提高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实现技术创新。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对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是无可比拟的。例如,印度在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时,政府发挥了非常主动的作用,通过补贴、设置配额以及运用价格和行政干预手段进行支持,是产业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韩国在推动u-Korea新政时,就是由政府在早期给予了法律、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有力扶持,才破解了技术推广缓慢的瓶颈。美国政府采取各项措施,鼓励组建公私合营企业探索新能源和互联网产业的商业化模式,推动民间资本参与技术研发和利用,借此提高美国的创新活力。但是,政府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才能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如若不然,则会阻碍产业的发展,甚至可能使其走上弯路,起到相反的作用。例如,日本通过制定和实施大型科研计划、建立政府与民间合作开发的体制、采取适当的财政金融政策等措施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因错选了技术发展方向而贻误了有关产业的发展时机。
 
  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产业培育方面已有成熟的政策体系,市场化经验也不断积累。但是,在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定创新性和规范性的边界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法律法规完善的及时性还不能满足技术和产业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着政府缺位现象,公共服务供需匹配能力也有待加强。正确处理创新性和规范性的关系,合理确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已成为进一步激发人工智能发展活力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一是建立竞争性的市场制度。对技术创新而言,竞争性的市场制度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在市场机制下,通过竞争才能凸现一批具有才能的企业家。
 
  二是建立形式多样的风险投资制度。风险投资制度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资本的顺利流动是风险投资保持活力的基本前提。显然,风险投资制度是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重要制度创新。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的法律制度建设。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创新的方式、范围等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专利法》等和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与时俱进,能够反映创新的最新变化,从源头上保证创新不断涌现。
 
  四是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公共服务环境。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大变革时期,中小企业往往是技术创新、扩散和应用的重要主体,对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政府科学技术研发经费应该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通过科研经费促进科研机构加强与中小企业的研发合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和成长。政府还应该加强与私人风险资本的合作,引导私人风险资本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倾斜,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本文作者系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软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