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政策与设计
CMIC: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产业正当其时

发布时间:2015-05-08 09:33:19

来源:赛迪顾问

作者:陈德强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主要受益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以人口因素为基础的广阔市场。其中,一方面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国内老龄人口数量急剧增大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家庭观念和功能产生了变化。现阶段,养老服务产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各行各业从房地产到日常消费品和金融理财领域都为养老服务开辟出全新的业务和细分服务,企业在收获利润的同时也为老龄群体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实惠。如今,养老服务产业已经渗透到许多传统行业,从而涌现出以日、美、英三国为代表的各具特点的养老服务产业模式,我国应该如何借鉴这些已有模式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我国的企业又将如何抓住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一、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养老市场需求潜力大,服务供给存在巨大缺口

 
  从国内来看,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且相比于中国庞大的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在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老龄事业单位2571个,老年法律援助中心2.1万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7.8万个,老年学校5.4万个、在校学习人员692万人,各类老年活动室36万个。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个,拥有床位493.7万张,比上年增长18.9%。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64.1万张,年末收留抚养老年人307.4万人,比上年增长5.5%。虽然数据显示,以上与养老相关的服务设施已有明显增长的态势,但是依据该数据,我国每1000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为24.4张,虽比上年增长13.9%,但巨大缺口使得养老市场存在的巨大空间值得关注。按照国际惯例,约有5%的老年人需入住机构进行养老,照此推算,我国2亿老年人约需养老机构床位1000多万张。

 
  (二)四类模式主导国内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最受青睐

 
  目前,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构成了主导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四种主要形式。

 
  传统的家庭养老,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结构出现了“4-2-1”模式,从而造成家庭的供养资源正在减少、供养能力正在下降,因而使得家庭养老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历史原因和传统文化,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在家养老。

 
  社区养老服务是基于有限的国家能力而不能提供充足社会福利的现状而逐渐兴起的。其中托老所是当前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托老所的经营管理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社区经营、福利设施经营以及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其管理多采用会员制,价格比较便宜。而且比较成熟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内部设施设置比较齐全,一般包括老年工作室、休闲活动室、老年日间照料室、图书馆和老年课堂等。

 
  机构养老的主要形式是养老院,且由于养老院一般都配有专门的服务人员来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因而其服务水平比社区养老要高。该形式的优势在于养老院的居住人口相对固定,有利于老年人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劣势在于,养老院一般都坐落在远离城市的偏远郊区,来自家庭的温暖较少。此外,机构养老同样面临着服务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
 

  相比前三种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受到了老龄群体较高的认可度,同时也被认为是当下我国社会最理想的养老方式。据调查,老年人不但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拥有很高的认可度,并且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成为一种便捷的养老方式。76.8%的被访者听说过“居家养老服务”,89.1%的被访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7.3%的被访者认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距离应该在步行15分钟以内。

 
  二、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顶层设计不健全是关键因素

 
  顶层设计对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我国在养老服务产业领域的法律法规亟待健全,政策有待落地。不仅存在权责不明晰、制度管理漏洞等问题,也没有针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准入门槛和应具备的资质等进行明确规定。我国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的情况,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老龄化的双重矛盾。虽然我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快增长,但是,仍旧没有实力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例如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法规很健全,包括护理程度的界定等级、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资质、服务费用的来源和划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而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正在积极朝着鼓励发展市场化的养老服务的方向努力,但尚未出台细致的法规和政策。

 
  (二)资金是制约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需求方即家庭和个人而言,“4-2-1”式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据人口专家预测,未来10年,“421”成员模式的家庭在中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这样的家庭规模和结构使得每个家庭负担的养老成本明显增加,在人力和财力上压力都大于过去多子女大家庭照顾老年人的方式,养老成本将大大增加。
 

  从供给方的政府角度来看,本应由政府投入的资金远没有到位,且资金扶持力度不够,需要切实的政策落地。各级政府部门尚未真正承担起养老的义务和责任,一些本应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资金却显得不足。加之很多机构养老服务收费和上门服务收费高昂,很多家庭目前都负担不起这样的消费水平。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从服务提供方的机构角度来看,在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中,机构应在养老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家转变了过去“以机构为补充”的说法,转而提出“以机构为支撑”的说法,也可见目前政府对于社会化的福利性养老服务力不从心,希望通过扶持机构的力量来实现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机构主要的资金来源包括会费、服务费、政府补贴和民间组织投资、捐赠等。一方面家庭“4-2-1”结构造成的压力使得会费和服务费的收入受限,而政府政策及其落地程度的有待完善制约了政府补贴的力度,由此可见机构的资金获取方面主要依靠民间组织和个人的投资以及捐赠等渠道。
 

  (三)传统观念和服务水平滞后,为行业发展埋下隐患

 
  受到传统的养老方式和养老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使得很多老年人觉得一旦进了养老机构生活就相当于是被子女遗弃。因此多数老人感情上不能接受住进养老院或者托老所这种养老方式。由于老年人对家和亲人的依恋程度是极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于一般老人可以接受的距离在步行15分钟以内。然而现实的矛盾是,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对于陌生的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或者近身接触这种形式,很多老年人也存在疑虑,担心出现安全隐患。这些观念和心理层面的因素都是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扫除的障碍。

 
  此外,受资金、设备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制约,我国养老服务水平不够高。在养老设施方面,我国养老机构不仅数量少、吸纳量少,而且设施普遍比较简陋。目前,我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2.3%,远不及发达国家5%-7%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3%的平均水平。在从业人员方面,从业人员缺乏护理经验,专业技术服务水平低,亟需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进行人员培训。
 

  三、提升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的若干思路

 
  (一)借鉴日美等发达国家的模式经验

 
  日本的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家庭-社区公益服务模式”,突出了社会福利的有偿提供和企业化经营,其中尤为具有借鉴价值的是其“介护保险制度”。2006年,日本修订了介护保险制度,加入了介护预防支付等内容,提高了介护度的细化,重视预防。介护的内容重点放在生活方面,从保险主体、参保对象、服务流程、级别界定等一系列层面规范了养老服务。

 
  美国的养老服务采用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方式(CCRC)。CCRC通常会选择在距市中心一小时车程以内、交通便利的城市周边地区,社区提供安全保障、生活配套设施及各种娱乐活动场所。在CCRC模式下,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通过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以及补助等间接方式对社会养老机构进行管理。

 
  英国社区照顾养老方式的最大优势是老年人仍旧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该模式以社区为依托,通过提供居家服务、家庭照顾、托老所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同时,引入养老机构和市场竞争机制,提供社会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心理支持以及物质支援。

 
  (二)建立“共担互补协调”的养老服务机制

 
  借鉴日、美、英的养老服务经验,我国应结合国情,建立“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和家庭等各方力量共同形成一个社会服务援助网络。从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中借鉴经验,规范界定保险主体、参保对象和服务流程,对养老服务进行严格规范的级别界定。借鉴美国的养老服务采用持续照料退休社区方式,明确政府权责,完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通过补助等间接方式对社会养老机构进行管理。吸取英国社区照顾养老方式中的成功之处,充分考虑老年人对家的依赖,充分照顾老年人精神需求,把养老社区建立在小区而非郊区。

 
  (三)企业应整合相关资源,探索创新商业模式

 
  企业应熟悉相关政策、抓住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明确定位客户群体、以老年人利益为中心创新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总体而言,自理型、介助型和介护型三类老年群体的客户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而企业应明确市场定位和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整合相关资源。全方位整合养老服务产业链中地产、保险、消费品、金融等全服务链条,从而养老服务产业有望成为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盈利模式主要有销售、租赁、会员制三种,此外还有一些借鉴于海外市场的创新性盈利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如澳大利亚养老服务供应商普遍采用的递延管理费模式等。

(责任编辑:紫叶)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