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区域经济
CMIC:沿海港口型县域如何对接“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16-01-29 10:00:28

来源:赛迪方略

作者:田丫代子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圈定了“一带一路”重点涉及的18个省,并进一步明确了各省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及对外合作重点方向。其中,沿海省份主要包括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5省,均分布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据统计,目前这5个省份的沿海港口型县和县级市总共有101个,占所有沿海港口型县域的101/183,可见,大部分沿海县域都分布于“一带一路”线路上。
 
  当下,5个沿海省份均已进入“一带一路”实操阶段。上海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方案已初步形成,致力于成为全球投资贸易的核心节点城市;福建制定了《福建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实施意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和海上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广州市制定了《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浙江也开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案编制,着力打造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经贸合作先行区、“网上丝绸之路”试验区、贸易物流枢纽区;海南省政府正筹建“一带一路”工作领导班子,制定相关战略方案,紧紧围绕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的两大国家定位,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战略支点。
 
  “一带一路”要落地,县域是重要载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县域类型,沿海港口型县域如何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接“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成为待破之题。
 

  围绕港口等交通枢纽,发展临港经济
 
  一是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充分延伸港口腹地,增强港口辐射作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多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港口,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广州港、北海港等。众所周知,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是区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依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极大。沿海港口型县域应凭借地处沿海、距离港口近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进行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力争将港口、铁路、航空、公路四大交通系统有效连接起来,将市区与县域、县域与重点工业区连接起来,形成畅通、高效的港口市、区、县、乡、镇联动通道,从而进一步延伸港口腹地,增强港口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沿海港口型县域真正链接到“一带一路”的大通道上来。浙江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今年将大力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积极推进全省沿海港口、义乌国际陆港的整合与建设,积极谋划和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还要加强江海联运、海陆联运体系和远洋船队建设。广东也将利用临海优势,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五大港口为枢纽,加快推进海上通道互联互通,积极参与东盟国家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积极利用保税类园区等高端载体,推动产业集群化。沿海港口型县域内基本都设有保税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等保税类经济发展平台,以及经开区、高新区类产业发展载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沿海港口型县域要注意结合保税区内出口产品的类型,加强宣传并出台相关配套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保税类区域功能的拓展,将物流、展示、加工等众多功能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仓储、物流、商贸、出口加工、进口资源加工等环节的大中型企业,形成产业链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据了解,浙江的舟山自贸区正在申报,广东也将加快粤港澳自爆区和南沙、前海、横琴新区建设。
 

  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去,推动民营企业国际化
 
  沿海作为最早的改革开放区域,公有制外的多种经济形式得到飞速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据统计,在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的县域经济中,民营(非公)经济对地区GDP、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业人员总数的贡献率均在70%以上。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已经逐步从“量的扩张”进入“质的提升”阶段,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对我国国有企业提出了要求,也为民营企业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实力的沿海民营企业,要求沿海县域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
 
  一是提早准备,积极参与到国家、省、市“走出去”的战略中。“走出去”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县区、一个企业可以独立实现的,因此,沿海港口型县域要积极参与到市、省,甚至国家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整体战略中,结合“一带一路”的路线和市场背景,尽早做好本县“走出去”相关研究和规划,明确“走出去”的方向、路线和目标等,力争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得到到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
 
  二是加强政府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相关指导。国际市场在相关法规、监管措施、准入条件等方面与国内有很大区别,企业很容易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面临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等。此外,我国民营企业一般以中小企业为主,走出去的经验又较少,遇到此类风险的几率更高。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于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经营的咨询、指导和信息服务等,帮助民营企业防范投资经营风险。
 

  加快产业转移,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的建设打通了西部与东部之间的交通,大力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配套的完善,为迎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东西联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东部沿海地区面对产业转移,既要转出,又要引进。
 
  一是科学引导产业转移。做好产业转移环节的摘选,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区域交流与合作,有序“走出去”到省外建设经贸合作区和产业园区,同时鼓励研发机构、高端制造、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高端环节留下来,尽可能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与政策,带动本地出口的发展。如日本在引导对外投资时,通过运用“小岛清模式”,限制高新技术产业外移,而鼓励相对劣势产业或丧失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向外转移,以求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带动产品向东道国出口。此外还要注意,产业转移不能一簇而就,否则容易形成“空心化”,因产能向外转移,易造成工业产值、当地生产总值、劳动就业、政府税收的减少,并通过产业关联效应,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与产业的发展。因此,转移要结合新产业培育的速度,进行分步骤、分阶段的转移。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引进来”工作。大力引进符合省、市引导方向的新兴产业项目、高端技术和装备以及高层次人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和鼓励省外商人回归创业、投资兴业,努力实现“本地经济”和“本地人经济”互动协调发展。如温州在全社会营造了“温商回归”的良好环境和强大声势,还创新了招商模式,深入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和广东、山东、江苏、河南、河北、辽宁等6个省会城市的异地温州商会,设立派驻点,作为温州在外的招商窗口开展招商。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