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区域经济
CMIC:历史上发达国家如何应对“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5-06-18 09:00:27

来源:赛迪智库

作者:田原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工业化使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迅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先后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有影响的力量。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在经过较长一段时期的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速均出现过“拦腰折断”的大幅下滑。为应对经济快速下滑、再次激发经济活力,这些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和制定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相关政策。当前我国工业进入“新常态”时期,工业经济增速也出现了阶段性趋缓,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速由长期高速增长向其他阶段变动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保障我国工业稳在“新常态”下平稳过渡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变动情况分析


  (一)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保持独霸地位。19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经济开始出现趋缓。一战后来自美国等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英国经济增长乏力并出现滞胀,同时国家创新能力不足,被称为世界经济中的“英国病”现象。
 
  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后针对“英国病”开出了“药方”:一是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积极发挥市场在英国经济转型中的主导作用,实行“非国有化”政策,通过私有化公共项目不断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二是改革工业结构,重视发展新兴的朝阳产业;改革传统产业,关闭传统产业中的一些亏损企业。三是实施税制改革,希望通过税收减免来刺激经济,包括降低企业与个人所得税,取消投资附加税和国民保险费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劳动积极性和企业竞争力。此外还取消了外汇管制和物价限制,这些措施有利于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吸引更多资金以促进企业改造和提升技术水平。四是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降低中小企业税率,自1980年至1984年,企业税率由42%降至30%。


  (二)美国
 
  受二战后重建因素的影响,美国固定资产、住宅、消费品需求持续高涨并拉动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工业持续增长,从1961年1月到1969年10月,美国经济在106个月里持续上升,以美国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在这个时期也得到快速发展,因此美国的这个时期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到了70年代,二战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影响逐渐削弱,加之全球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增速因此出现快速下滑。美国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实施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流通货币量持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接近20%的金融服务业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而相对增长率较低的制造业长期被忽视,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产业活力和持续发展,这个时期的美国实体经济受到重创。
 
  80年代里根总统上台后针对陷入衰退的美国经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在宏观经济领域,实施大规模减税。从1981年开始的三年内,分三次降低个人所得税,共计减少个人所得税总额的23%;1986年实施的税制改革法案,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税率减少普及到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全国人均税收免除减少6.4%,每个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约增加600-900美元。二是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量增长。在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企,1960年的1美元到1981年只值3角6分,里根上台后实施严格紧缩政策,实行高利率,同时严格货币发行量。通货膨胀率由1981年的18%降至1987年的3%。物价由1980年的12.4%下降到1982年的3.9%。而高利率政策使1985—1986年每年有近1000亿美元资金流入美国,有效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回升。三是释放市场经济活力,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企业的管制达到高峰,数据显示,在七十年代“美国联邦登记册”中的联邦管制条例增加了300%,在美国管制机构工作的从业人员从2.8万人增加到8.1万人。里根上台后实施放松管制的政策,从技术标准、生产安全、反垄断等方面放松政府对企业规章制度的限制,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对恢复和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德国
 
  1950-1973年,德国经济进入增长“黄金年代”。50、60年代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8.2、4.4%。其中,1955年更是高达12.1%。而同时期的德国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高达7.5%。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德国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也就此结束。
 
  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经济发展面临困境之时,德国政府提出了新的产业发展战略。在1973-1984年间对传统工业进行了高新技术改造,重点放在对重工业的技术改造,化学工业和电气工业技术革新不断,并带动其他工业发展。同时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业,向现代化新型工业过渡。经过十多年的产业转型,1984年德国的工业增长得到恢复,机械、化工、电气、汽车制造业成为工业的支柱。二是建设公平的经济条件。德国通过制订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法律,同时通过政府担保和银行贷款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除此之外,德国还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例如组织企业协作、加强技术培训、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信息交流等。


  (四)日本
 
  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被世人称之为“日本经济奇迹”。但是1985年以来,经济增速出现了断崖,一直处在2%左右的水平,被称作“失去的十年”。分析日本经济陡降的原因,既有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日本自身没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导致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陷入“失去的十年”。
 
  针对上述情况,日本首先适当调整了发展战略。在80年代以后日本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根本性改造,用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业取代传统的重、化工业。同时,日本还不断加大科研投资力度,积极培育新能源技术、工业机器人、生物工程、航空等工业部门,努力向“自立自主技术时代”迈进,使得生产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成为日本经济的主要支柱。其次,在宏观调节方面,日本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扩大财政预算规模入手,扩大国债发行额度,同时增加用于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投资的财政支出。依靠大规模的公共投资,日本促进了有效需求的释放,实现了1976~1979年间平均5%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同期的发达国家。三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善,提高中小企业生产效率,日本建立了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制定了专门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同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在投资、创新和盈利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大大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五)韩国
 
  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韩国经济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在工业化初期,经济增长不断加快,在1961年到1970年的十年间,GDP总值增加了2.78倍。在工业化的中后期,经济增速达到了最快的时期,在1971年到1980年的十年间,GDP总值增加了5.48倍。在工业化完成之后,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在1981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GDP总值仅增加了2.69倍。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了韩国的经济,韩国不得不对国内产业进行改革。一是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自1998年起,韩国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集中发展计算机、半导体、精细化工、生物技术、新材料等28个产业及服务业,同时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诸多优惠,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开发。之后,汽车、电子、精密机械等产业成为韩国的主导产业。二是积极刺激内需、引导消费拉动经济。2001年韩国政府提出了“健全的消费是经济复苏之路”的口号,鼓励居民进行消费。与此同时,韩国银行也多次调低商业银行隔夜拆借利率和向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调节贷款利率,提高大企业贷款上限,刺激企业投资。除此之外,韩国政府也两次追加财政预算,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农村水利设施的改造等。经过政府的种种努力,韩国逐渐形成出口和内需联合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三是积极倡导公平的市场环境。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的支援中心,韩国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四是努力提高本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面临韩国经济增速下降的问题,卢武铉政府则于2003年提出了“东北亚时代”的构想,即试图通过促进东北亚物流中心地的建设和东北亚商业据点化,使韩国成为东北亚商业中心,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东北亚经济秩序。


  二、启示与借鉴


  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变动情况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经济增速的高点出现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完成工业化以后,经济增长速度都呈现明显的回落趋势。发达国家为应对经济增速下滑所采取的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各自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一些共性特征。当前我们国家的工业经济增速也出现了阶段性趋缓,工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我们可以结合我国国情选择性地学习借鉴。
 
  一是实施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上述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可以看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活力是后工业化时期应对经济下滑普遍采取的措施。当前,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我们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在完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以保障经济平稳过渡。发达国家在经济下滑后大多进入滞胀状态,这与我国当前轻微紧缩的现状并不一致。但从宏观调控目标上来看,都是为了尽量弱化经济下滑带来的波动及减少波动产生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根据实际国情选用合理的宏观工具和政策方向来减轻经济下滑波动产生的阵痛,并为适应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持续的新的发展速度做好准备。对于我国来说,目前我国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这个过程中经济极易出现波动,可以考虑通过利率、汇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赋予经济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在转型比较平稳的时候,再相对收紧。
 
  三是改善市场环境,释放市场经济活力。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积极能动作用的发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德国制定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以约束大企业的措施与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组织协作等措施对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发挥积极作用。英国通过私有化改革项目以及美国从技术标准、生产安全等方面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的做法都旨在积极发挥市场经济在经济转型中的主导作用,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以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这些做法对于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值得借鉴。
 
  四是积极引导内需对经济发挥拉动作用。经济增长的下行往往伴随着消费和投资不振,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加企业投资动力。无论是韩国喊出了“健全的消费是经济复苏之路”的口号还是美国大规模减税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其目的都是鼓励消费。可以通过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来提高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美国通过大规模减税提高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措施值得借鉴。另外,还可以通过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来刺激需求,实施购买补贴、消费贷款优惠、消费贷款贴息等政策可以有效发挥作用。当投资需求不振时,还可以借鉴韩国调整商业银行隔夜拆解利率和贷款利率等措施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刺激企业投资,以保证经济一定程度的活跃性。
 
  五是鼓励创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经济增速放缓环境下,中小企业在稳定经济、保障就业中的作用凸显,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创新的重要主体,要培育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小企业管理方面,可以借鉴韩国采取的措施,如在全国各地建立企业支援中心,及时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咨询服务。还可以借鉴美国为企业提供金融咨询,政府监督商务合同等措施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