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投融资研究
CMIC:新材料“十二五”发展融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4-06-03 16:31:44

来源:赛迪智库

作者:原材料工业研究所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我国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十二五”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到2015 年我国将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攻克部分关键和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形成若干新材料产业基地。这些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新材料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借助政府的扶植和金融机构等的支持。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主要开展中长期信贷与投资等金融业务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方面,大力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强力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金融支持。2011 年支持比亚迪锂电池、徐州中能多晶硅等项目,2012 年支持安徽芜湖三山大型铸锻件基地项目、厦门三安芜湖LED 新照明芯片和产业化项目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材料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壁垒高、资金密集度高、投资风险高的“三高”特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缺口较大,融资困难将在一段时期内制约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面对“十二五”时期新材料产业的迅速发展,金融机构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这样的具有一定优势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如何合理配置利用金融资源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扶持新材料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金融资本与新兴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值得研究。
 
    本课题是在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与工信部联合支持下完成的,课题进行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工信部原材料司相关领导的指导。课题从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十二五”新材料产业融资供需、新材料投融资机制、新材料企业融资模式选择四个方面对新材料“十二五”发展的融资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主要融资模式的特点和国际通行融资模式,进而提出适合我国新材料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建议。
 
    报告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计量方法对“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资金供给和需求规模进行预测分析,采用归纳、演绎等方法对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新材料产业融资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既根据不同新材料领域的特点归纳出新材料产业的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也将新材料产业整体发展规律应用到各个具体领域中,进而发现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以及新材料不同领域发展的个性问题。报告的主要结论有:
 
    一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融资缺口较大。新材料产业技术壁垒高、资金密集度高、投资风险高的“三高”特点,决定了新材料项目融资难将成为行业普遍难题。据初步预测,我国新材料产业的融资需求将逐年递增,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的资金需求约在109876 亿元左右,除去企业自有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利用外资等,通过银行信贷渠道的融资缺口约在2 万亿左右(13700 亿元到24700 亿元左右)。
 
    二是解决新材料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多方加强合作。从政府层面来看,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出台指导性政策,给予更多的专项财政支持;从银行层面来看,需要借助银行的金融支持功能,创新投融资机制,选择适合新材料企业的信贷模式,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投入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新材料项目;从政府和银行合作层面来看,需要深化合作机制,加强地方政府与银行的战略合作,逐步完善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银行多方参与的融资新机制。
 
    三是根据新材料行业特点给予融资支持。新材料产业涉及领域众多,每个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发展风险和发展方向存在较大差别,面临的融资困境也存在差异。建议通过组织实施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方式,在警惕行业可能出现的风险点的同时,重点支持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稀缺品种,帮助这些行业做大做强;支持重点新材料行业的兼并重组,提高新材料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对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的部分新材料产业不予支持。

责任编辑:Lily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