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管理研究
CMIC:欧盟工业5.0——更加注重社会和生态价值

发布时间:2021-11-17 16:03:23

来源:赛迪传媒

作者:郧彦辉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工业5.0:迈向持续、以人为本且富有韧性的欧洲工业》(以下简称《报告》)正式提出欧洲工业发展的未来愿景及战略,即工业5.0。工业5.0源于工业4.0,但并非简单延续,而是更加注重社会和生态价值,要求工业生产必须尊重和保护地球生态,将工人的利益置于生产过程的中心位置,进而使工业可以实现就业和增长以外的社会目标,成为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石。工业5.0被认为是工业发展的最新形态,《报告》中关于落实以人为本、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新兴技术融合应用等内容,对于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报告》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为落实工人在智能制造中的核心地位,《报告》强调从参与新技术设计部署、工作中融合应用新技术以及新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报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以人为本。
  
  一是要重新定位工人的角色。将工人视为企业的投资,让工人参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新技术的设计和部署。新技术应用的核心是要服务于人,满足工人的多元化需求,而不是简单的“换人”。
  
  二是创建安全包容的工作环境。针对重复性、简单或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工作,要逐步推动机器换人。针对更专业的任务,要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帮助工人高效率完成。
  
  三是技能的提升和再提升。随着生产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必须推动劳动者技能的转型提升,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所需。应努力培养工人的数字化技能,采用新的技术开发方法,让技术变得更加直观、方便使用。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加强合作,推动企业在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智能制造中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报告》提出健全风险防范投资机制、提升自主可控水平、推动智能工厂建设三项措施。
  
  当前,受地缘政治和公共安全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脆弱性凸显。《报告》建议,未来欧洲需要构建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价值链面临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产业需具备快速适应的能力。
  
  一是健全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和御险的投资机制。完善“下一代欧盟”复苏计划中恢复基金的投资机制,提升投资效率;建立一个新的战略投资机制,各个成员国需制定详细的投资和改革方案;加强对战略性产业链的投资。
  
  二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关键领域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加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模拟等技术的应用,推动新材料的开发,增强生产系统的灵活性、敏捷性。
  
  三是推动智能工厂建设。鼓励企业建设模块化柔性生产线、远程操作工厂。
  
  重视智能制造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共融发展,《报告》建议,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数字化深度融合、创新商业模式等来实现。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欧洲政策的核心。《报告》计划通过实施工业5.0战略,提高工业领域的能源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技术的应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数字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过程控制、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二是鼓励企业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实现节能减排。比如提供定制化生产和服务,推动二次资源和副产品的再利用等。
  
  树立以人为核心的理念
  
  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构建智能制造系统。转变思想观念,摒弃简单的“机器换人”的传统思想,树立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技术为核心的理念。
  
  一是推进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和人因工程等概念在智能制造实践中的落实。二是鼓励企业实施“参与式设计”,在研发设计中体现对人的思维和情感的关注,充分重视和尊重消费者需求。三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强传感与通信、动态任务规划、移动式工人辅助等的应用,确保工人安全参与人机协作,充分发挥人与机器各自优势,协作完成各项工作。四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作为研发计划的优先事项。
  
  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一方面,借鉴《报告》行动工具箱的做法,制定项目资助、技术推广等系列行动计划方案。
  
  一是加大对全流程仿真、基于机理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建模、多目标协同优化的基础技术的研发;二是针对智能感知、人机协作、精密检测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协同攻关,逐步实现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可控;三是通过鼓励应用带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制造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力量建设智能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充分发挥企业和科研机构在集成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产学研用结合协同创新,推动构建技术路线图。
  
  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区块链、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典型场景、环节、层面的应用,打造多元新技术应用智能场景。鼓励有基础的企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应用,对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全面引入制造执行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工厂。不断完善智能工厂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细则、评价流程等,可以考虑采取线上和线下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评估。对智能制造典型经验进行总结并推广,鼓励企业实施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
  
  着力完善财税、人才等支撑保障,改革技术创新的监管方式。一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资金等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持;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智能制造特点的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产品。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考虑制定更具针对性和更有力度的智能制造人才培训措施,增加有关数字化、智能化技能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在职人员、转岗人员的数字化技能培训,探索完善学徒制;深化新工科建设,通过支持高校加强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培育专业人才。三是推进智能智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完善的服务网络,可开展咨询诊断、项目对接、企业评估等。四是探索创新契约和监管沙盒等新的监管方式。

责任编辑:言笑晏晏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