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管理研究
CMIC:分享经济健康发展探索之ofo能否“解锁”

发布时间:2017-03-03 09:43:09

来源:赛迪-中国电子报

作者:李佳师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互联网进入每一个领域所伴随的震荡总那么相似,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生存法则总让互联网企业们你死我活地“撕来撕去”。目前,ofo和摩拜是分享单车中跑得比较快也是竞争最为“针尖麦芒”的两家企业,从用户数量和进入城市数目来看,ofo排在第一。但最近有舆论称ofo有点后劲不足了,因为没有新资金进场,用户活跃度不及排名第二的摩拜,ofo如何回应这些外界传言?ofo如何来做分享单车“下半场”?2月22日,ofo宣布与中国电信、华为结成战略同盟,这能解开眼下困扰着ofo的那些“锁”吗?
 
  从校园到社会
 
  现在的创业者常与大学相关,就像扎克伯格当初做Facebook也只是想到把哈佛同学连起来一样,ofo创业路也是从有关大学的单车开始。每个人的大学时代几乎都曾有单车的伴随,而那些丢车或者车被破坏的尴尬事,大家都懂的。2014年,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和他的几个小伙伴决定基于大学的单车开始创业,解决大学生丢车易、找车难、用车急这些事儿。2015年6月,戴威发动北大师生将单车共享出来,加装智能锁,老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共享单车,计划一推出,ofo就在北大就获得了2000辆共享单车。一年后的2016年5月,ofo的订单总量突破200万,单日服务校园出行10万次,又过了一个月,ofo订单总量突破500万。校园成为ofo创业福地,现在,ofo覆盖超过400个高校。
 
  在学校获得众多响应的时候,戴威和他的哥儿们想到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2016年11月17日,ofo在北京宣布开启城市服务,推出小黄车ofo3.0,启动“城市大共享”计划,并与700bike达成战略合作。用两周的时间,ofo的日订单达到150万。随后,ofo进入成都、厦门、昆明等城市,在2017年1月,ofo开启了近似疯狂的“一天一个城市”扩张计划。按照戴威2月22日透露的信息,到目前为止,ofo进入了全国40个城市。在中国推展城市领地的时候,ofo的触角也伸到了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新加坡,开始了海外试运营。
 
  现在的90后、00后创业一定会伴随资本故事。从融资进程来看,戴威的ofo在创业4个月后完成了Pre-A轮融资,第二年的9月ofo宣布获得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然后滴滴出行也以数千万美元战略投资投ofo,再其后一个月ofo又宣布完成1.3亿美元的C轮投资。
 
  ofo吃得消吗?
 
  通常每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快速扩张都会伴随硝烟,对于共享单车也一样。当ofo在2017年1月11日宣布以“一天进入一个城市”的节奏拉开2017年的开年扩张序曲时,口水战和质疑声的伴随就成了必然。
 
  第一个质疑是钱够花吗?扩张城市没有钱万万不可能,但自从去年10月宣布获得1.3亿美元的C轮融资后,再没听到ofo发出关于融资的新消息。而ofo竞争对手摩拜单车,在与富士康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后,2月20日宣布获淡马锡新投资,完成D轮融资的摩拜单车累计融资3亿美元。有消息人士称,戴威正在寻找新一轮1.5亿美元的投资,而戴威在上一次发布会上公开称,ofo的现金是充裕的。
 
  在回应《中国电子报》记者关于钱是否够花的问题时,ofo给出的回答是,目前ofo的商业模式依靠单车租金盈利。在生产环节,通过与飞鸽、凤凰等国内自行车厂合作,优化供应链,可以很好地控制单车成本。在线下运营方面,依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对车辆进行科学的调度和运维,提高每一辆车的服务价值和盈利产出。现在平均每一辆车不到3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ofo同时强调,目前校园市场已全部实现盈利,部分城市实现了盈亏平衡,计划今年会全面盈利。
 
  作为ofo的投资人,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讲述他的投资逻辑:互联网和传统零售没有两样,都是企业利润=收入-成本。对于投资ofo,朱啸虎的账是这样算的:一辆自行车成本是200元,在校园里,每骑一次是5角,每天能骑十几次,就是5元多,这样,200元40天就可赚回来,再加上维护成本,以及偷窃、损坏等,可能3个月时间,成本就可以赚回来。
 
  在校园市场实现盈利后,目前在ofo官网上显示有校园优惠活动,经过认证的学校老师和学生可以9.9元包学期、5元包月使用共享单车。
 
  第二个质疑是这个模式有后劲吗?目前ofo的最大竞争者是摩拜单车,最近,几家公司给出了几份不太一样的调查数据:一个是比达资讯给出的数据,ofo用户数和服务城市的数据排名第一,每日是7.6次的用户活跃度,用户满意度是9.4分;另一个是艾瑞资讯发布的数据报告,按周活跃用户量计算,摩拜单车是ofo共享单车的4.2倍。那么,究竟哪个数字更有意义,在互联网界,用户活跃度常与赚钱的机会联系在一起。
 
  ofo回应,比达资讯统计的是整体用户量,结果更接近用户市场份额的定义,用户活跃度并不等于市场份额。谁的数据更加可靠,谁的数据更有理有据,一目了然。
 
  有人说,摩拜走的是精品路线,所有的车都定制,全部自投入,希望用高质量、高品质、良好的用户体验来获得高用户黏性。有未经证实的信息透露,摩拜二代每一辆车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在与富士康合作后,价格降至了1000元左右。
 
  ofo走的是大众路线。从做法上来看,用戴威的话说,ofo希望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来实现真共享。盘活存量,是鼓励大家把社会上已经存在的自行车拿出来共享,ofo进行改装,喷上黄色,加装智能锁,实现共享,贡献自行车者可以免费骑行,这是ofo在北大使用的方法。据ofo给出的数据,目前这部分自行车在校园中占10%,但这个做法在城市里的响应者如何,目前没有相应的数字。另一个是定制新的ofo小黄车投放市场,采用与包括飞鸽、凤凰等企业合作方式定制自行车,从供应链端进行控制来获得更好的性价比。目前ofo的定制车进入第三代,也采用了实心胎,不过锁依然是机械锁。
 
  从用户数量和城市扩展速度以及成本看,ofo有明显优势。而从用户体验的维度看,市场给出的回应就比较“萝卜白菜”。有人表示摩拜的用户可以精准定位、进行预约、扫码和开锁,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有人表示,ofo车多,车便宜;还有人称,ofo机械锁在无网络的地方也能开锁成功。
 
  2月21日下午6点40分,北京还在下雪,当《中国电子报》记者下了地铁后,用手机扫开了一辆带框的Mobike Lite,一名男子开启了旁边的一辆ofo,记者立即问他为何选骑ofo?他的回答是“这个押金99元,你骑的那一辆是299元”。
 
  有人说,今天的摩拜像共享单车领域的京东,每一个环节都自己控制,希望保持最好的用户体验,而ofo像共享单车领域的阿里,更大规模地共享,希望做“普遍服务”,在这个多元选择的时代,谁会更好?谁会更有机会?还是等市场回答吧。
 
  ofo的这把锁如何做好?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通过“一把智能锁”来解决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转接问题。不久前,在一次物联网标准论坛上,云掌柜公司的潘敏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转述了一段云掌柜公司CEO方敏的话,至今印象深刻:“锁是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一道分水岭,资产的所有人具备锁的管理权,对使用者进行授权,而共享经济是对使用权按照时间进行切割,让资产在闲置时间产生价值,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核心,所有共享经济其实都在运营一把锁。”
 
  从方敏的角度看,摩拜和ofo这两家企业的最大区别是,摩拜是在线的,而ofo是离线的。共享单车的竞争除了造车外,同等关键的是造锁。事实上,用户现在对ofo最大的诟病也在于这把锁,因为是机械锁,尽管ofo也有GPS定位,但用户无法像摩拜一样提前15分钟进行远程预约车辆,无法精准定位每一辆单车的具体位置。因为离线,更多的数据优化,更多的用户体验,以及精准的运维控制等无法尽善尽美。尽管戴威称,因为无法很好地控制电池续航与网络、锁生锈等因素,机械锁是ofo在现存条件下能够找到的最好方案,而且是开锁成功率最好的方案。
 
  2月22日,ofo宣布与华为、中国电信合作,三方联合研发基于新一代物联网NB-loT技术的共享单车智能解决方案,正在开启桎梏在戴威和ofo心头上的那把“锁”。去年6月窄带物联网标准NB-IoT获得国际组织3GPP通过,NB-IoT具备低功耗、低成本、大容量的特点,一个电池可以用10年,基于这样的标准来推动共享单车,中国电信做网络支撑,华为提供技术,共同做ofo共享单车的那把“锁”,应该说可以快速让ofo的体验、运维等方方面面快速转轨,脱掉“非互联化”的帽子。此前,有人说尽管ofo做的是分享经济、做的是互联网公司,但是用的技术并不“互联网”。
 
  中国电信之所以选择与ofo合作,用中国电信北京公司总经理张志勇的话说,中国电信正在推动窄带物联网的建网,与华为、ofo合作可以做出更便捷的出行服务。从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首席战略官余泉透露的信息来看,目前华为已经在20多个行业中进行了窄带物联网的技术验证,共享单车是一个没有尝试和验证的行业。基于这样的背景三家走到一起。
 
  至此,应该说,有了这三方的合作,ofo“智能锁”的问题需要的只是时间了。就像所有创业公司每天都会面临新问题,每天都需要解决问题一样,ofo同样也会面临新的问题。
 
  湖畔大学教务长、阿里巴巴合伙人曾鸣说,在0~0.1阶段,不要追求干净漂亮清楚,在这个阶段,战略是讲不清楚的,更不用说业务模式和收入模式,这是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
 
  用一个创业者曾经说过的话,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会有大量的问题不断涌现,如果你的速度跟得上,如果你的规模快速达到一个层级,那么所有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你就有空间有机会在发展过程中修缮、迭代这些问题,不断接近成功。
 
  互联网进入每一个领域永远伴随硝烟,但事实上,在大家打了很多年之后,你依然是你,我依然是我地各自成长着。从电商,到点评网站,再到地图,都是如此,今天上演到共享单车,也会一样吗?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