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产业研究
CMIC:我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5-11-23 13:56:56

来源:赛迪互联网研究所

作者:谭霞 庄金鑫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路径是在融合层面与创新层面不断升级的二维发展过程。融合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依次经历单向应用、集成应用、业务流程再造和智能制造四个过程,每个过程无严格界限,存在相互包容和并序,最终在智能制造阶段实现了深层融合。同时,每一阶段都伴随着应用模式、组织方式和产品技术的创新,随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创新越来越集中于产业核心和关键环节,最终全方位驱动智能化程度的有效提升。

图

 

    (一)单向应用阶段

    单向应用为融合初级阶段,企业开始应用各类数字化信息系统和设计软件辅助生产,但系统之间几乎不互通,大部分企业仅采用其中一个或几个系统,生产过程中的协同运行程度较低,对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在商业模式方面,B2B是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交易的最初阶段,该阶段主要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交换,企业和用户之间的直接交互模式尚未出现。同时,完善的B2B需要多系统协同支持,由于大多数企业在信息系统应用方面存在局限,企业自建的B2B并未大规模发展。在组织创新方面,由于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都较低,企业组织形式并无实质上的创新与变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组织内部只是辅助作用。

 

    (二)集成应用阶段

    集成应用为融合中级阶段,该阶段信息系统应用逐渐广泛,企业可实现部分或全部系统之间的相互贯通,数字化车间逐渐形成,随着企业资源和数据的共享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组织形态向扁平化发展。在集成应用中后期,新兴业态大规模出现,云服务、数据服务成为支撑企业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企业与用户之间交互愈发频繁,B2C、C2B、O2O等形式扩大了企业市场渠道,个性化定制令企业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感知和产品的个性化生产,制造业向着服务化转型发展。在组织形式创新方面,该阶段前期企业组织继续向扁平化发展,中后期则呈现出网络化和去中心化特点,众包、众设等模式令企业组织决策分散、团队规模微型化,通过互联网充分聚合资源,构建了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三)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为融合中高级阶段,该阶段应用模式创新应用逐渐广泛,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应用成为常态。同时,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不断出现,信息系统高度集成,企业内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3D打印、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成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个性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生产技术和制造方式,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智能硬件成为该阶段产品创新的重要表征。基于企业技术应用的不断整合与集成,供应链协同创新成为该阶段企业组织方式变革的主要形式,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在产品设计、制造、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全方位的参与创新,产业各环节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实现生产环节并行化、生产资源集成化,有效激活了供应链创造力和市场潜在需求。

 

    (四)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为融合高级阶段,该阶段在技术应用、组织方式、和应用模式上实现了全方位创新,三个层面如同齿轮咬合紧密,共同形成智能制造的驱动机制。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智能传感网络全方位构建,传感器、带宽、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工业大数据能够实现横向和纵向的信息互联共享,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水平较高。在此基础之上, 信息物理系统(CPS)智能技术体系构建,计算、通信、控制融合一体和深度协作,实现了从运作机理、环境、群体的网络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深度融合。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工厂在此阶段形成,智能工厂具有自我意识、自我预测、自我配置和自我优化能力,能够实现无忧生产。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全产业链不再只是协同,更能够智能分析优化,形成具备自学习和自成长能力的智能生态系统。在应用模式方面,基于智能汽车、智能家电等智能产品的广泛使用和功能改进,车联网、智能家居、能源互联网等智能生态圈逐渐形成,并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政策建议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互联网与工业之间的不同属性和特征以及产业发展长期存在的一些瓶颈,使得当前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有核心技术存在欠缺,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互联网创新理解不到位,互联网服务还不能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相应标准体系目前在行业上下游间尚未统一,整体发展路径不够明晰,相关政策有所缺失等。我国应针对这些问题,在以下方面促进和引导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发展路径规划

    目前,我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尚处于发展初期,应尽快出台鼓励引导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避免出现各地或各行业各自独立发展的局面。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共同研究制定促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明确各方职责,加大工作协作力度,形成合力,协调配套资源,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互联网+工业”之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设立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基金,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对融合创新技术研发、产品和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应用示范等的倾斜力度。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围绕跨界融合发展需求,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加快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领域标准的研制,尤其加快制定和推广适应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的接口标准,并力争实现标准的国际化,争夺更多国际话语权。

 

    (二)加快突破系列关键技术

    集中优势力量,突破操作系统、高端芯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传感器、机器人、工业控制器、高端数控机床、高端工业软件以及信息物理系统领域的大量核心技术,尽快摆脱受制于国外的现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构建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各种社会科研机构相互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互联网与工业领先企业联合开展核心技术创新。启动实施关键技术专项工程,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研发联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协同攻克系列关键技术,并建立融合创新试验平台,为产业各方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研发等提供支撑。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开展核心技术应用试点,注重科研成果及时产业化,同时产业需求及时反馈给研究机构,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核心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

 

    (三)促进工业大数据应用发展

    工业大数据是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重要内容,能够服务于企业制造与管理流程优化,以及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整个行业生态圈的快速聚合。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加强大数据顶层设计,研究出台“关于促进工业大数据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大数据应用需求迫切的技术、标准、产业,制定发展路线,提升大数据行业服务水平和应用水平。二是引导建设国家级工业大数据联盟,负责研究相关数据标准,提供工业企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咨询培训、信息安全咨询等公共服务。三是加强对中小微工业企业政策倾斜力度,减轻其开展大数据应用探索的负担。构建提第三方或公共工业云平台,为中小微工业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提供功能强、成本低、易使用、安全可靠的云服务。

 

    (四)强化多样化人才引进和培养

    互联网与工业的跨界融合创新,需要多样化的人才作保障。全面改革人才引进机制,破除不利于人才发展、束缚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培育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职业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注重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人才就业创业引导,制定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适用的人才奖励基金。探索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学科和专业建设,建立多层次、多种类、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领军型、科研型、应用型人才和技术、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等多层次组合的人才结构,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