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CMIC观点
CMIC:如何以财税改革加速工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12 15:25:13

来源:赛迪智库

作者:张淑翠 秦海林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工业高质量发展重在内涵,关键在于抓住工业的本体、根本、特性。但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消耗殆尽,基建和房地产成拉动经济主因,投资回报率日见下降。据测算,2007—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TFP)由4.73降至1.36,正是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内在动因。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提高TFP,根本措施是捕捉利用好经济金融调控政策换来的“时间窗”,加快以财税改革为核心的结构性改革,削弱地方政府等软约束主体“挤出效应”,降低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各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工业TFP,培育新动能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
  
  新工业革命下工业高质量发展应有之义
  
  新工业革命催生产业模式变革,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快速创新、应用与迭代,重构产业发展“起跑线”,将产业模式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加速规模化流水线生产向规模定制化生产转变,推动产业形态从单纯以生产形式为主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全面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促使产业结构高端化及人才结构“脑力化”、注重工业生态文明、满足消费者中高端需求。
  
  投入产出效率高。新工业革命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日益成熟,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加速发展,带动传统工业的颠覆与重构,趋使工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之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渗透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及传统生产制造领域,重塑工业企业信息收集、传输及数据处理应用方式,实现对生产要素高度灵活配置,削弱时间与空间对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约束,特别是分布式生产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了成本支出与所产生的内在效益和外部效益的比重,即工业发展过程中工业投资绩效显著提高。
  
  产业结构高端化。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推动智能工业云加速发展,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聚合产业生态,为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云服务”,推动“信息共享”与“物理共享”协同发展,实现全球企业及个人之间“互联制造”,重塑工业产业价值链,促使产业结构中电子计算机、飞机和宇宙航天工业、集成电路、精密机床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速度远超钢铁、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个性化、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方式,新工业革命催生3D打印、工业机器人及节能环保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加速传统工业转向尖端技术工业,实现工业“制造”向“智造”转型,攀升产业价值链高端。
  
  人才结构“脑力化”。“机器换人”促使工业领域的一线低技能甚至部分熟练工被工业机器人替代,但调试、维护和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性岗位相对增加。国际劳工组织预测结果显示,2000—2019年,低技能就业一直呈下降趋势,但高技能就业处于上升趋势。“机器换人”导致简单劳动者失业,但智能化生产创造更多高质量工业岗位,促使人才结构高端化。也就是说,新工业革命核心特征是智能化,智能化生产系统需要具备创新品质、开拓精神和开发新产品能力的高度复合知识型人才,推动人才结构日趋“脑力化”。
  
  注重工业生态文明。当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能源匮乏已成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等理念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焦点,引发全球工业发展模式变革。基于新材料及节能环保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新工业革命已引发一种“从摇篮到摇篮”的制造新理念,强调一系列生产函数发生要从自然要素投入,实现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的跃迁。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新理念+关键技术突破”促使工业企业更具生态环保意识,指定产品应使用“绿色材料”,创造循环利用机会同时降低能耗及有毒物质排放,力求以可持续非破坏性方式制造产品,以应对全球资源能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诡异等多重危机。
  
  满足消费者中高端需求。新工业革命促使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高度渗透、交叉与融合,促使“工业云”等云端平台竞相发展,引发生产材料、制造工艺等重大关联技术融合突破,实现信息化制造向智能化制造转型,促使大批量个性化或个性化量产变为现实。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受小众需求驱动,加之个性化及柔性化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个性化产品以迎合消费者中高端需求日益成为主流,促使工业企业研发更注重与消费者期望和需求相切合。
  
  工业高质量发展亟须加大财税改革力度
  
  工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重中之重,然而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制度却滞后于工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导致工业企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推高劳动力成本、抬高用地成本等问题。
  
  投资结构欠优导致“融资难、融资贵”。2009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已持续实施近10年之久,主要采取扩大政府性投资和扶持特定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推动、扶持工业提质增效,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财政宏观调控过于依赖政府性投资方式,挤压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2017年,我国工业领域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较上年提高0.6%,但仍低于全部民间投资2.0个百分点;工业民间投资占民间投资比重48.5%,较上年下降1.1%,意味着工业领域投资活力仍赶不上其他领域。特别是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过多占用财政资源,导致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以培育强有力的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社保缴费推高劳动力成本。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我国养老负担越来越重,加重现有劳动力赡养老人负担。基于历史与制度因素,我国社保和养老存在缺口,尚未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历史债务偿还机制,加之政府财政一直没有偿还转制成本,导致现有劳动力既要通过代际转移支付赡养已退休人员,同时还需为自己缴纳社保,两者叠加势必推高劳动力成本。据调研发现,我国目前多数制造业企业代扣代缴的“五险一金”社保费占员工工资比例达35%~40%(各省份比例不同),也是造成劳动力成本偏重原因之一。比如说,某市制造业企业“五险”缴纳额一般占年营业收入1%,而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也仅有6%。在“三去一降一补”大背景下,仅有条件的地区将养老金缴费率下调1%,边际改善效应极其微弱。
  
  土地财政抬高用地成本。长期以来,我国跨省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制度缺失,尤其是人口聚集发达地区缺少建设用地指标,加之税收体系不完善,致使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据测算,近年来,就全国政府财政收入看,与房地产相关的契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加之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最高可达45%左右。地方财政与房地产捆绑成“利益共同体”,地方政府作为“理性人”势必会垄断区域性土地供给市场,人为提高地价,推高房地产价格,进一步抬高工业用地价格,同时间接提高劳动力成本。
  
  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 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一是应基于厘清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和提高对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的前提下,提高政府性投资工具支持工业发展力度。二是建议多采用有力度的减税政策,特别是对国家重点扶持的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制造业加大政府补贴等财税优惠政策扶持,兼顾提高各行业间现已有财税优惠政策调整力度,推动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我国工业竞争新优势。三是基于2018年4月25日出台的小微企业新购进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上限从100万元提升至500万元等7项减税措施,继续扩大享受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保持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先行先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可筛选部分条件成熟省市进行试点,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实施条件,再推广至全国。
  
  (二)积极推进工业企业降税清费。一是积极落实国有资产划转社保相关措施,为降低工业企业社保费率创造有利条件。从严从实贯彻执行2018年5月1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继续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有效降低工业企业“五险一金”缴存比例措施,调低工业企业用工成本,推动完善商业保险等市场性配套措施。二是降低工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健全工业收费及基金实时管理机制,完善工业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重点推进工业审批过程与款项用途不透明的行业专属税费项目整治清理工作,严格查处涉企违规收费等,降低企业生产经营负担。三是加快环境税及水资源税推广实施步伐,切实减轻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负担。四是逐步架构跨省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制度体系,同时借鉴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方的“标准地”“零土地”“亩均论英雄”等土地方式,形成可推广复制模式,推广至全国,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降低工业用地成本。
  
  (三)加快健全完善财税体系。一是加快推进房地产税法落地实施,降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金依赖,妥善解决土地出让金与房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等重复征税问题,助力地方政府从短期土地增值收益困境中脱身,削弱地方政府维护房地产动机,切实降低工业企业实际税负成本。二是基于增值税占工业企业税负大头,建议按照三档并两档的方向,将工业增值税税率16%降至11%。第一步,可考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为先行试点,将适用税率16%降至11%。第二步,将所有适用16%税率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全部降至11%。三是借鉴美国及英国等企业所得税改革走向,择机下调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25%为20%;对小微企业设定一个综合税率,每年按照营业额一次性缴纳税费。四是重点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在职务发明人权益保障、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等方面形成一套鼓励创新机制。加大鼓励开放式协同创新发展的财政投入体系,旨在加强“政产学研用”协作力度,组建合作研发创新联盟,建设公共技术平台、检测中心等基础技术研发平台,攻关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
  
  (四)构建全过程、全口径、全方位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工业高质量发展过程,厘清工业各职能部门责任,提高工业投资绩效水平,亟须架构包括工业投资、产出与效果、自身建设及社会评价等内容的工业高质量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以绩效目标、绩效预算、绩效拨款、绩效评价为基本环节的管理模式,构建全过程、全口径、全过程财政绩效指标体系。其中,工业高质量“绩效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财政、统计等各部门、单位和项目的统计、会计、业务及其他外源信息等,因此亟须建设基于“互联网+工业”财政绩效信息管理数据库,收集与财政绩效相关的基础信息数据和外部信息数据,增加数据透明度,提升工业高质量财政绩效评价质量。
  
  新工业革命促使工业经济趋向高质量发展,我国理应集中政府优质资源投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产业公地”;通过设立创新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成果的应用研究投资;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担保、质押贷款机制,切实保护所有权者权益;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出口退税、自主创新激励等财政补贴政策;在自主创新激励、应用推广及政府采购等方面,对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倾斜政策;增加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绿色制造等高端及高技能人才交流与培训的资金支持,提高对领军人才及团队的资助力度,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言笑晏晏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