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

3月21日,SEMI产业创新投资论坛在上...更多>>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CMIC观点
CMIC:信息消费牵引产业创新发展培育供给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7-09-15 09:38:46

来源:赛迪-中国电子报

作者:杨春立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CMIC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解读
 
  编者按: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40号),该文件的出台对于扩大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和内需潜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电子报特开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解读”专栏,约请地方主管部门、行业专家、企业高层就文件出台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等进行解读。
 
  近日,国务院发布《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供需两端发力,围绕释放信息消费潜力和创造信息消费新供给明确了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这既是对2013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的延续和深化(到2015年年底,32号文件提出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又是在近两年信息消费供需条件已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顺应信息消费升级趋势,着力推动供给创新,协同推进消费和产业升级,提高供给与需求适配性,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是充分发挥信息消费和持续释放内需的牵引作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总体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信息消费供需条件
 
  发生深刻变化
 
  从需求端看,信息消费已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2011~2016年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持续提升,人均信息消费支出由965元增加至2763元,居民信息消费支出年均增速比消费总支出快5个百分点。信息消费正成为消费的最大亮点和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2011~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年均复合增长17.2%,远远超过传统消费的增速,比最终消费支出增速高10个百分点;信息消费占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从5.39%提升至10%左右,其对最终消费整体规模增长的贡献率从13.29%提高到26%。信息消费对传统消费替代升级效果明显。例如,电子商务、O2O等对传统零售业的替代,电子图书对传统出版印刷行业的替代,网络约车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替代。2016年1~9月,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网络零售同比增长25.3%,增速比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分别高24.3、18.5和17.8个百分点。从供给端看,信息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从手机、电脑、电视向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各种产品延伸拓展,信息产品共享化、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趋势明显。信息服务升级明显。近2年,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搜索引擎等平台类应用集中爆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服务高速发展。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
 
  亟须增强有效供给
 
  随着信息消费蓬勃发展,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主要矛盾在于供给与需求尚未形成协同发展格局,有效供给不能适应信息消费升级的需求。从信息产品看,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安防、智能汽车等新型终端研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新型消费电子产业链和生态链尚未形成。从信息服务看,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资讯等线上业务趋于饱和,网民使用率超过80%,增长率低于10%。优质数字内容供给较少,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知识分享等新兴应用使用率偏低。同时,融合性、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以及平台类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地区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发展产业的制度障碍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造成供给端创新不足。
 
  以信息消费培育
 
  新供给新动力
 
  从消费品视角看,信息消费后向绑定各种类型的服务,从而使得消费品本身具备了提升消费水平和衍生新消费热点的供给推动力;从服务角度看,信息消费前向嵌入到各类信息产品中,从而可以直接为技术创新提供需求牵引力。正是基于信息消费的这种供需牵引特征,使得信息消费能够不断催生应用亮点和新型供给,推动供需结构优化适配。如,智能车载设备、智能网联汽车依托基于位置的出行信息服务发展迅速,高度契合绿色智能安全的交通出行需求。智能单车、智能医疗设备、无人机等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正快速培育,预计到2020年产业整体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催生一大批新型供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使虚实交融的沉浸式场景成为可能,同时通过叠加视频、游戏、娱乐、电子商务、本地信息服务等多元化应用,营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官体验和消费服务,激发更多新型业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金融理财、成长教育、医疗健康、艺术设计、生活服务等领域的自由职业者大量涌现,越来越多个体的供给能力、消费能力、创新能力正在被唤醒,深度挖掘个性化和高端化需求,不断丰富和细化信息消费供给类型。
 
  完善推动供需结构适配的
 
  政策支撑体系
 
  此外,《指导意见》以培育供需有效对接为主线,系统性优化制度环境,完善推动供需结构适配的政策支撑体系。一是顺应信息消费趋势推动供给创新,系统清理部门分割政策,消除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地区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发展产业的制度障碍,从根本上破除制约供给创新和消费升级的各类制约。二是放宽融合性、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以及平台类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三是鼓励多种方式的创新探索,打破行业壁垒,积极引导众筹众包等新模式发展。四是调整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为新兴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五是科学制订引导信息消费发展的产业政策,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消费统计监测体系,科学反映信息消费在牵引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供给新动力、对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六是是适应信息消费结构、模式和形态变化,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鼓励发展电子政务平台、在线公共服务平台等普惠型网络平台,提高网络支撑能力。

责任编辑:拂晓晨风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