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 010-88558925010-88558943
  • 010-88558955010-88558948
CMIC专家更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

5月15日,以“重新定义数据价值”为主题...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

4月26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更多>>

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 CMIC研究 > CMIC观点
CMIC:我国稀土产业园区发展之路研究

发布时间:2014-05-07 09:41:30

来源:原材料工业研究所

作者:李丹

【打印】 【进入博客】 【推荐给朋友】

    产业园区的建设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连接稀土产业原料供给与产品应用产业链条的手段之一就是建立稀土产业园区。建设稀土产业园区,一方面是利用资源招商引资,形成稀土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修补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目前全国已建或在建的稀土产业园区约19个,整体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良好,如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发展中也暴露出同质化竞争严重、产能进一步过剩、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稀土产业园区以及稀土产业未来的发展。因此,亟需从宏观的角度,探究全国稀土产业园区的分布导向与未来发展模式等相关问题,以促进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稀土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特色逐步形成
    随着国家对稀土行业发展重视的逐步升级,各地稀土产业迅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不断建立。2010年以来,很多地区纷纷进行了稀土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共有各类稀土产业园区约19个,其中国家级稀土产业园区6个,省级稀土产业园区7个,省级以下稀土产业园区6个,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北京、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甘肃等地区,基本与稀土资源分布相吻合,大体呈环形分布。园区运行指标良好,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

(二)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呈现明显区域特征
    稀土资源在稀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由于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和产业发展历史的原因,我国稀土资源产业的区域集聚趋势非常明显,稀土金属储量分布的高度集中使得稀土工业形成了以北方白云鄂博和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稀土矿业格局,因此稀土产业园区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集聚于包头和赣州等区域内。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成为我国唯一一个以稀土命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稀土深加工应用水平
    从各园区的产业规划定位可以发现,目前稀土产业园区均积极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提高稀土深加工应用水平。由于稀土应用的重要价值使得稀土具有典型的高技术产业特征。在稀土产业链中,作为功能材料的稀土应用处于下游地位,其技术开发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我国稀土产业园区的主要稀土企业,均通过技改和重组,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在产业链下游深度加工方面均有较强实力。
(四)不断完善配套产业,以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稀土资源产业集群内的产业链延伸,需要有效的政府、中介、企业等机构组织。目前稀土产业园区的建设,均重视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包头稀土高新区的发展中,相对独立和专业化的金融、物流、认证、咨询等服务保障部门始终发挥着强有力的功效,其中关于稀土的教育水平和研发能力在内蒙古甚至全国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山东稀土产业联盟的成立将引导会员企业信息共享,打造稀土原材料、深加工应用产业和相关高技术产业间互相支撑的产业链平台,大力开发与稀土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我国稀土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趋同化竞争严重,无序发展导致初级产能过剩
    稀土产业园区建设的趋同化,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成为制约稀土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全国现有的约19个稀土产业园区规划雷同,多以资源为核心向中下游产业链延伸,包括稀土永磁、发光、储氢、抛光粉、催化剂等主要稀土功能材料。未来规划重点也是进一步向中下游应用产品延伸。这些稀土产业园区的建设目标多定位于稀土材料生产的最大最强,稀土产业园区的无序建设最终将会加剧稀土材料产能的进一步过剩。
    按照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统计,目前,稀土会员企业112家,2012年全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11.1万吨,稀土年产能折合氧化物约高达32万吨,产能利用率仅约34.7%,加上国外美国钼公司和澳大利亚雅莱纳斯约近6.2万吨的产能,而市场需求仅在12-15万吨之间,其中国际市场需求约为3-5万吨,国内市场需求在7-8万吨左右。市场供给量远远超过每年约12万吨的世界总需求。不论是从全球还是中国,稀土供大于求的过剩市场格局始终存在。新建的稀土产业园区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这种产能过剩的存在。
(二)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高端应用产业链条欠缺
    目前,稀土产业向下游应用延伸已获得行业共识,加强推广应用是稀土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归宿,成为整个行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稀土产业园区的规划方向均一致向下游新材料及应用领域延伸。但实际上,资源地产业园区的企业多以原料供给企业为主,对于冶炼分离企业来说,向下游稀土应用领域延伸意味着从原料加工行业跨入了产品制造行业,给企业运行带来巨大风险,加之稀土矿山开采长期带来的利润驱使,企业研发动力明显不足,政府和市场又缺乏很好的引导,最终企业只会从自身利益考虑,而不愿意投入研发。以江西省产业园区为例,由于受技术、资金、市场开发等因素制约和引进机制缺乏力度,稀土应用水平低,目前仍以稀土初级冶炼产品加工为主。
    与此同时,从稀土产业链来看,目前国内欠缺拥有高附加值的后端产业链环节。因此,我国稀土企业在产能过剩的倒逼下,急需寻找新的发展出路,实施技术创新、开发生产高端稀土新材料、走高端产品路线成为最佳选择。但是,技术的欠缺、相关精细加工设备的不足、产品设计、过程控制的差距仍然是企业发展高端产业链的制约因素。
(三)园区产业配套严重不足,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2012年以来,很多地区进行了稀土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但是多数稀土园区缺乏统一的规划,并没有建立起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产业体系。园区企业和机构仅仅是实现了地理上的集中,彼此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不强,缺乏产业发展配套,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主要表现在:首先,以稀土初级加工为主的园区缺乏专门的辅助生产配套,如分析检测设施、三废治理、水电气供给、物流运输、产品包装、仓储等,也缺乏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包括标准化工厂、食堂和宿舍等。其次,园区的稀土产业与其他产业并未形成互动耦合关系,产业层次较低。稀土下游应用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关系密切,但目前园区稀土产业缺乏与下游应用产业的融合互动,未能形成集群效应。最后,稀土产业园区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园区的研发基本依靠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合作互动机制不健全,企业仅靠自主创新或引进吸收,发展后劲不足,而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也没有成为园区企业的创新来源,同时,由于企业缺乏风险投资精神,创新成果无法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难以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
(四)环境问题突出,稀土资源地面临转型升级困难
    中国稀土产业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而对于资源地的稀土产业园区来说,由于产业发展多以稀土资源选冶、分离和初级加工等生产环节为主,污染较为严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中普遍氨氮和CCD超标,且存在放射性废渣,而稀土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会带来对园区所在地植被、水域等的污染。江西赣州离子型稀土矿开采推广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原地浸矿技术,但也会因草酸和硫胺浸出液的大量使用,造成周边水域污染;包头白云鄂博轻稀土开采的过程中,尾矿废渣会带来放射性污染,而选冶、分离和生产过程中,由于酸碱和萃取剂等化工原料的使用,而带来有毒性废弃物。
    因此,资源地产业园区的稀土企业面临着环保和转型升级的压力。环境部从2011年开始启动稀土企业的环保审查,稀土企业需长期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环境治理设施进行投入,同时进一步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耗。
三、我国稀土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稀土产业以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具有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特点,但同时由于稀土具备优异的磁、光、电等性质,是新材料之母,与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关系紧密。因此,稀土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发展,一方面,与传统资源型产业发展类似,受稀土资源的地域性和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受人才、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因素的影响。
(一)资源导向型——以内蒙古、江西为代表
    资源导向型稀土产业园区是我国稀土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模式。我国稀土产业园区大多围绕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而建立,以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为主要决定因素,同时,园区的形成过程还受资源储量、交通运输成本的影响。资源开发的难易程度与产业园区的形成速度和形成规模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但是,资源导向型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主要以稀土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形成的产业集群。一方面,由于资源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容易导致企业对资源盲目和过度的开采;另一方面,该类型产业园区企业多以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在资源深加工方面核心技术不强。
    这类稀土产业园区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包头稀土高新区以包头白云鄂博稀土矿为依托,该矿稀土工业储量5738万吨,占中国的87.1%,世界的62%。资源集中,含量大,品位高,与铁矿石共生开采,便于开发管理。围绕包头轻稀土资源,包头稀土高新区形成了包含选冶、分离、深加工、新材料到应用产品的生产等企业群,并进一步确立了稀土产业在园区发展的主导地位。而赣州开发区则围绕赣州市得天独厚的离子型稀土资源优势而发展。其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0%-70%,赣州龙南的高钇型重稀土具有垄断性优势。稀土产业已经成为赣州市的战略性产业。但是长期以来,赣州稀土产业以稀土矿开采为主,缺乏对稀土资源深层次的利用与开发,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不到下游相关产业群的支撑,产品附加值低。而且,落后的稀土开采工艺也给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资源型产业园区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
(二)市场导向型——以浙江、广东为代表
    市场导向型稀土产业园区主要是以下游稀土应用产业市场需求为动力发展起来的园区。产业园区周边地区的经济活跃度、交通便利程度、技术转移程度对园区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下游制造业发展越快、规模越大、物流条件越好,园区产业的比较优势就越强。该类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借力外向型经济的市场优势助推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
    这类稀土产业园区以宁波国家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和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代表,是稀土下游延伸应用发展的重要先导区。宁波国家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南翼,是沿海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区位优势明显。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主要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特点,宁波高新区成为投资的首选之地,宁波制造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宁波国家高新区稀土产业的发展便得益于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节能变频空调、特种电机等领域配套的高性能钕铁硼材料及电机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珠三角、海西区和中部地区的重要节点,是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珠江三角洲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端电子信息产业、LED、新能源汽车等应用产业的发展也给园区稀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园区在稀土高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努力打造包括永磁材料、储氢材料、稀土催化剂、抛光材料、发光材料、功能材料等应用材料项目的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三)创新驱动型——以北京为代表
    创新驱动型稀土产业园区主要依托区域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技术研发实力,重点对科技成果加以利用转化,在当地或者周边地区实现产业化生产。这种发展模式依赖于高端智力资源,所涉及的产品附加值高,对技术工艺、人才素质要求较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也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因此,这类产业园区多集中在科研实力较强的区域,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越多,科研水平越高,产业化能力就越强,区域比较优势越强。
    这类稀土产业园区以京津冀鲁地区最为突出。北京是我国稀土永磁产业的发源地,是稀土永磁研发中心和高端永磁材料的生产基地,依靠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力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都处于国内前列。北京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4家,并集中了国内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多家顶尖研究机构。同时,北京拥有钕铁硼、钐钴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厂商超过16家,其中4家拥有钕铁硼产品销售专利许可权。

(四)企业规划型——以广西、福建为代表
    稀土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模式就是大型稀土企业出于战略考虑,在关键地区进行产业布局,建设产业园区,完善本企业稀土产业链条。广西贺州、崇左等,以及福建龙岩、三明等稀土产业园的建设,均是按照这个模式发展。大企业在当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利用与下游关联企业的合作关系,引导稀土深加工及应用项目落户当地。
中铝广西稀土在整合广西稀土产业的同时,着眼未来发展。公司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12345”发展目标。其中的“3”就是建设南宁、贺州、崇左三大稀土产业园。打造以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稀土合金及新材料为重点的产业链,引进一流的稀土应用产品生产下游企业,实施“控股中上游、参股下游”策略,引领广西稀土产业向环保、高附加值的方向科学发展。
    厦门钨业在福建省重点开发龙岩稀土产业园和三明稀土产业园。其中在龙岩稀土工业园重点发展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应用产品,形成空调、汽车、电脑等稀土磁性电机及应用产品产业集群;三明市稀土工业园形成稀土发光材料、现代LED显示器、照明器具等应用产品产业链。
四、我国稀土产业园区的发展策略
(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协调引导作用,差异化园区发展定位
    市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针对稀土产业园区定位趋同化问题,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协调引导作用。依靠政府规划与市场协调的双重作用,规范稀土产业园区的发展,避免行政性的产能过剩。首先,国家从宏观角度出发,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对全国稀土产业园区进行统筹规划,提供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引导园区做大做强,打造园区核心竞争力,对于资源导向型园区,在整合稀土初级冶炼产能的基础上,鼓励加大稀土深加工应用,对于市场导向型、创新驱动型园区,鼓励加大研发力度,在稀土新材料及高附加值的应用领域取得突破;其次,地方政府可考虑与其他园区建立“飞地经济”,进一步连接稀土原料资源供给和产品应用,从而解决资源地深加工应用发展不足,应用地原料供给不足的困境;最后,以企业作为投资建设的主体,通过市场机制寻求下游应用企业,避免行政性地规划导致产能过剩出现。
(二)寻求多种行业整合方式,解决园区稀土产业链延伸困境
    目前稀土行业整合虽然解决了稀土原料集中管理的问题,却使原料生产与市场供给、应用匹配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目前行业整合存在困难的原因,一方面,冶炼分离企业对涉足应用开发一直存在惰性,原料生产的巨大利润使得这些企业缺乏开辟新领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不愿承担跨界经营的风险。但随着稀土应用的高端化,无论技术还是资金,下游小型加工型制造企业已无力承担。因此,需采取多种行业整合方式,进一步解决园区稀土产业链延伸问题。纵向整合是以资源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提升资源价值。通过纵向整合,合理分摊成本和利润,保持整合产业链条的生产和盈利。资源型企业可以进一步将产业链由矿石和化合物的生产,向上延伸到能源和辅料的生产,完整供应和加工链条的整合。应用型企业可以进一步控制上游原料供给。
(三)鼓励坚持创新,提高对高端应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力度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园区稀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手段。进一步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加强产业园区内支柱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在包头、赣州等资源型产业园区内建立产学研用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稀土关键应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引导和组织园区内稀土生产应用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大力开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对当前涉及到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稀土材料技术、绿色化技术、提高资源回采率等关键领域,加大基础和应用研究,建议设立科技专项,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对核心技术加强攻关,突破核心专利,充分发挥稀土产业对其它产业的带动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园区
    稀土产业与其他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稀土产业园区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在确保满足入园企业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生产配套能力,以及信息、物流、交通等服务配套能力。首先,提高对入园稀土企业的资格审查,提高对环保要求的限制;其次,支持冶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再次,大力发展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建立节约、循环、低碳的园区生产体系。

相关报道
  • --

联系我们:8610-8855 8955 zhouhl@staff.ccidnet.com

广告发布: 8610-88558925

方案、案例展示: 8610-88558925

Copyright 2000-2011 CCIDnet.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000080号 网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