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21 09:49:58
来源:赛迪网
作者:Barbie
【赛迪网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销国,我国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但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仍面临技术、成本等方面的瓶颈,且相关政策规划迟迟未见明朗,使得市场各方对于发展方向也猜测不断。在这种形势下,赛迪网记者采访了贝叶思咨询公司汽车事业部经理、高级分析师何瑞德先生,他从我国新能源汽车汽车的内外部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汽车产业将向我国倾斜发展
何瑞德表示,未来十年,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将继续向中国、印度等国家倾斜,中国等国家巨大的市场还有充分的潜力可供挖掘。限制这些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因素——能源供给——在未来十年还无法阻挡这些国家汽车工业发展的脚步。“因此,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是:总量继续扩大,汽车从一线城市、一线家庭继续向下普及,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何瑞德说。
产业链各环节须整体提速
在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国外作比较的时候,何瑞德告诉记者:“从字面理解,新能源汽车首先是汽车,其次才是新能源,而这两部分,目前我国都没有优势,我们目前着力解决的能源问题也是国外厂商一直在想办法攻克的难题。同时由于我国汽车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以及我国汽车行业还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从技术上来说,未来若干年,中国等汽车工业的后发国家还将处于跟随发达国家的阶段。”
在新能源汽车的整个产业链发展建议方面,何瑞德认为应从整体产业链各环节齐提速,“我国都没有很好的技术储备,近年来的新能源汽车热潮看似使得我们的技术储备能力得到提升,但是无论单个零配件还是整个动力总成系统,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太多。而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因此我们无法从国外厂商那里获得实质的支持。如果要借鉴国外经验的话,首先我们应当对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这个产业链的同仁都需要静下心,沉住气,多做研究,多做实验,解决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赢得更多的主动权。”何瑞德如是说。
车企应分“两步走”新能源汽车之路
何瑞德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一定会分为两个阶段: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这也是全球大市场决定的,不会以政府或企业的意愿发生转移,目前我国决策者也已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混合动力的阶段会持续多久,这个目前还无法判断。因此,无论是奥迪这样的企业还是其他汽车企业,都应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分为两个阶段。
我国大部分家庭还没有拥有第一辆价格相对低的传统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者绝大多数应当都是升级换车的用户,而升级换车一般都是向更好的车转换,这就给奥迪这样的豪华车企业提供了机会。因此,奥迪等企业需要研究这一现象,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从技术上来讲,因为不涉及油品等问题,因此引进车型反而更加容易。需要注意的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车型,如果国内的售后服务不到位,则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电动汽车商业化面临挑战
最后,何瑞德总结了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商业化的两个最大挑战:一是电池的问题,二是电力来源的问题。电池的寿命、续航里程、安全性、价格等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而电力来源的问题,同样需要智慧、高效地解决。据测算,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近2亿,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即使分出很小的一部分作为电动车,那对我国的供电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充电、在哪充电、电力负荷等等,都需要每个部门仔细研究。
在何瑞德看来,第二个问题也就是电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因为我们的电力来源就是那么几家国有大型企业,资源调配能力非常强,一旦电动车市场成熟,相信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意愿会非常强。而电池的问题则更难解决,因为涉及到电池的企业太多,上游、下游非常多的企业都参与进来,解决问题的质量很难保证。因此,需要国家宏观政策充分考虑这一现象,引导企业,解决好电池的问题。
(责任编辑:Barbie)